·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寻找瓯语的记忆——《瓯语童谣》序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叶贤状

一年到头冇安心,二月难能见晴天;

三餐饭菜不够吃,四季穿着是破衣;

五指劳作无闲暇,六月酷暑去耕田;

七颗星落抽身起,八方黑暗在田边;

九牛力气都用尽,十分辛苦难过年。

——《穷人叹苦》

童谣反映了旧时落后的浙南地带农耕的艰苦生活。这是陈康腾先生为寻找瓯语的记忆,而收集编著的《瓯语童谣》篇章之一。陈康腾兄是个舞蹈家而又擅长音乐,他在忙忙碌碌的舞蹈音乐生涯中,怎么会有清闲去收集瓯语童谣并给予谱曲呢?可见陈兄一个文艺工作者为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肩负起重任在奔波。而今完稿即将付梓,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让我为他作序,友情不可推却,只得弄笔耕之。

瓯语童谣是流行于温州一带、以瓯语吟诵或演唱的、富于浙南地区的生活色彩、反映浙南少年儿童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瓯语的歌谣。自古以来瓯地男女老少就好歌善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流行在人们口头的童谣大都未能用文字记录下来。历史风雨的剥蚀,瓯语童谣几乎湮没殆尽了。而陈兄却能花去两年多的时间,走访了许多民间艺人、查考众多的史料而收集编著了一百多首韵美意深的瓯语童谣,为继承瓯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欧语童谣具有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安然的特点,它是继承昨天的瓯歌而来的。瓯语与闽语和吴语均大相径庭,有的是讲“倒反话”来:拖鞋叫鞋拖,砧板叫板砧,好走叫走好,热闹叫闹热,咸菜叫菜咸……有的是直白得土到掉渣:月亮叫月光,天亮叫天光,吃早餐叫吃天光,口袋叫兜兜,布袋叫布兜,围兜叫做澜汪兜,鸡蛋叫鸡卵,鸭蛋叫鸭卵,烘干叫烘燥,晒干叫晒燥,阴干叫做阴阴燥……还有的根本说不出道理来:抱一抱说佗一佗,天上叫天里,山上叫山里,床上叫床里,街上叫街里,吵架叫论场,眼红叫眼汪热,膝盖叫脚窟头,腋窝叫拉扎下,床头叫眠床头……瓯语童话是在瓯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它的特色首先就在于这个“瓯”字瓯语、瓯俗。陈兄继承保护了瓯语的传统文化而收集编著了此集童谣,正是这些形成了他与其它地方童谣的不同面貌。无论吟诵还是演唱瓯语童谣都保持了原有的瓯语本色,其童谣内容也都是俗民生活的真实反映。

瓯语童谣是浙南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是瓯地文化的特殊凝聚载体。陈兄收集编著的一首首正是流传于温州瓯语演唱的童谣,反映了当时生产习俗和生活习俗。例《良心》做人有良心,夜半不心惊;做人昧良心,心肝给狗啃……这首童谣,教育小孩如何做人的道理。《耕耘歌》天光露水白洋洋,不如日昼晒太阳;日昼太阳热烫烫,不如黄昏暗蒙蒙;黄昏蚊虫叫唉唉,不如明朝起五更……“天光”、“日昼”和“黄昏”是谣中的关键词,在瓯语中这三个词的意思分别是早餐、中餐和晚餐,这首童谣唱出了一日三餐的农耕生活。这些“绿色”的瓯语童谣伴随着一代代儿童健康成长,并成为一首首诗意的“成长曲”。

童谣是开启儿童懵懂混沌心智的启蒙钥匙,是孩子生命中最单纯岁月的纪念册。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一首首广为传唱的瓯语童谣,伴随着多少代孩子长大成人。到老了,别的也许都会忘记,惟独童谣还铭记在心。重视与开发瓯语童谣的育人功能,并不是来之于陈康腾先生一人的心愿,而是每一个明智的温州人必然的选择。时代不同了,童谣也应该具有新的内容。陈兄不仅重视童谣的开发利用,而且与时俱进,开风气之先,以绿色的瓯语童谣为突破口,以绿色的瓯语童谣文化为载体,收集编著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和儿童情趣,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瓯语童谣。这样的瓯语童谣更能贴近小孩子品德实际,贴近小孩子生活实际,贴近小孩子群体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健康的瓯语童谣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瓯语童谣》的面世,可以说是陈康腾先生寻找到了瓯语的魅力,并给孩子们留下一份沉甸甸的厚礼,寄托了对孩子们如母亲般深沉的关爱,教育他们更加聪明、健康、活泼、快乐,一定会使他们的天空更加亮丽,草地更加芬芳,笑脸更加动人,歌声更加悦耳嘹亮。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