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读书  -> 正文读书

触及灵魂的画卷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3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吴合众

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卷帙恢弘。这位山东子弟,一生颠沛流离,跟大时代休戚与共,自己的一生波澜壮阔,差几近似时代的波澜起伏。1925年出生,耕读传家,正是乱世中的短暂太平。少年时代,插柳学诗,烽火已经逐渐逼近。八年抗战,四年多时间在日本占领区生活,打过游击,1942年投入李仙洲将军创办之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青年时期,辍学从军,随国民党军队宪兵团经南京、上海、沈阳、秦皇岛、天津、青岛。最后一路飘摇到台湾,委身文学江湖,三十年经营,著作等身,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梁”。这些乱世风云,在回忆录四部曲中都一一呈现,足以“让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二十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梦想、希望。(高华语)”

而《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和《文学江湖》这四部曲,最能见一个普通中国人经历的痛苦之深切,抉择之艰难,梦想之迫切,希望之遥远的,于我个人阅读观感而言,则是《关山夺路》。

历史学者王奇生说:“我对文学家写回忆录素来比较警觉甚至排拒,而《关山夺路》却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王鼎钧先生以回忆录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触及灵魂。”而正是这份平心静气,让历史的画卷展开地平稳而更加清晰。

抗战胜利,每个人都以为磨难之后终于等来了光明,却没曾想马上面对的是更为惨烈的四年内战,血流漂杵,此消彼长。而生命个体仿佛是乱山中的细流,关山夺路,急急觅得一个不知道远大与否的出路。王鼎钧的个体,已经过了年少时节,生命步入最为关键的青年时期。从流亡学生,到新兵,再到驻防沈阳的宪兵团一员,最后在隆隆的炮声中成了秦皇岛的军需官,战争仿佛一架巨大的绞肉机,终于让其成了战俘,转眼又踏上了流亡之路,最后从上海登上了前路未名的轮船,亡命孤岛,夺路狂奔。

战争局势的此消彼长,攻守之势的瞬息变异,许多治史者总执其一端,让人不得其门而入。而在《关山夺路》中,王鼎钧叙述的无数细节似乎慢慢说了个所以然。在宪兵团的训练,在中共战俘营的所见,王鼎钧对两方军队的见识更为直观,国军上下士气低落,人浮于事,脱离民众,军纪荡然无存;而解放军却多方经略,一股朝气,属于新兴力量,吸引许多有志青年加入。在整个政治层面也莫不如此,一种崭新的力量,一种远大的诉求,总是让许多热血青年意气飞扬,甘洒热血写春秋。到最后大战开启,作战计划还没到国军最高将领桌头,已经到了解放军指挥官手头,民心离背,大厦倾颓,已经是历史的必然了。

也只有事过经年,抑制住一代散文大家的抒情冲动,王鼎钧才得以以一个的亲历者的笔触,加上近乎修史的旁证,重新梳理出四年内战的真实得失,描绘出一份以生命零落为主题的灵魂画卷,供每个后来者来自历史深处的一声喟叹。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也就那么定格于书中,留下一些“独特的迷离,独特的激动,独特的觉悟”,让开卷者在似水的流年中怅然若失。

关山夺路:回忆录四部曲之三,王鼎均著,三联书店,2013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