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科教文体  -> 正文科教文体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民间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2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制碗
 
夹缬
 
鼓词
 
舞龙
 
碗窑古村落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逐步落实《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二五规划》。今年1月份,我县制定出台了《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试行)》和《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两个管理办法,填充了我县非遗保护政策法规的空白,成功召开首次传承人工作年会。2月份,我县以民间信俗文化为重点,申报文化部的春节文化特色地区,并在钱江都市频道《美丽非遗》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4月份,我县3个基地通过市专家组验收,被确定为温州市非遗传承基地,同时还开展了第七批县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进一步扩充我县非遗名录和壮大传承人队伍。5月份,我县成功举办了两岸(苍南)杨府候王信俗交流会和第二届浙台妈祖文化节。半年来,我们在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宣传展示以及对外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

一、民间民俗活动丰富,社会基础更加夯实

1、民间民俗活动百花齐放。和往年相比,今年苍南各地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更丰富,规模也壮大。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各地大大小小举行了数十场,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其中既有我们熟悉的蒲城拔五更、太平龙迎新春、莒溪刀轿等活动,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间断多年的民俗活动,比如龙港的娘娘出巡、藻溪的卖技等活动。一方面说明非遗保护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积极参与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民俗活动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重点民俗活动得以有效开发利用。每年的蒲城把五更都吸引了浙闽两省三县的群众前来观看,参与人数多达数万人。近年来,“蒲城拔五更”与蒲壮所城的旅游开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旅游品牌,去年,蒲城便因“蒲城拔五更”被浙江省文化厅和旅游局列为省级非遗旅游景区。今年三月三,岱岭畲族乡举办了首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节,吸引了省内外大量的游客,其中畲族民歌、畲族刺绣、畲族婚俗等非遗项目广为人知,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5月份,湖南电视台专门前来岱岭畲族乡拍摄畲族婚俗。今年5月份,我县在龙港云岩和马站南坪分别举办了两岸(苍南)杨府候王信俗交流会和第二届浙台妈祖文化节,为苍台两地文化经贸交流搭建了便捷平台。

3、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引导。作为我县非遗保护专门机构,县非遗保护中心每年都对具有地域特色的重点民俗活动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和拍摄,建立文字和影像数据库进行保存。尤其在春节、元宵节等民俗活动高峰时期,县非遗中心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对我县的民俗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报道,引导民间合理有序开展民俗文化活动。

二、宣传展示工作突出,对外交流活动频繁

1、充分利用节庆人气,宣传展示我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庆祝第八个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4日我县在苍南影城举行非遗电影《夹缬之恋》首映仪式,并于6月8日“文化遗产日”当天,对全县人民免费公映。《夹缬之恋》以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苍南夹缬”传承为主线,同时溶入单档布袋戏、碗窑手工制瓷技艺、高机与吴三春传说等苍南非遗元素,用淳朴优美的文化遗产来升华年轻一代的纯美爱情。今年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我县还在金乡镇举行文化遗产日主题展览。

2、积极组织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各级非遗交流活动,提高苍南非遗知名度,打造苍南非遗品牌。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我县逐渐形成了以单档布袋戏、苍南夹缬、渔鼓、点色剪纸、夹苎漆器等项目为代表的苍南非遗品牌,在省内外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2月份,福建省泉州电视台“原乡情”采风团来苍南,对我县的单档布袋戏、渔鼓等项目进行深入报导,我们组织了相关项目传承人参与交流,力争为苍南非遗摇旗助威。

3、充分利用苍南地缘优势,加强与福建和台湾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苍南地处浙江南部,与福建接壤,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全县有70多万人属闽南语系,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作为温州乃至全省融入“海西”的“桥头堡”,苍南具有良好的地缘文化优势,尤其在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上,苍南与台湾具有很多共同语言。5月份,苍南与台湾举行了“两岸(苍南)杨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会”和“第二届浙台(苍南)妈祖文化节”两场大型的民俗交流活动,参加活动展览的单档布袋戏、苍南夹缬、太平龙迎新春、参龙、点色剪纸、夹苎漆器、畲族刺绣、木活字印刷术、道教音乐等非遗项目,不仅得到了台湾同胞的交口称赞,也让当地民众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4、充分利用省、市非遗网络媒体和微博等平台积极宣传报道我县非遗资源及其保护工作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县已分别在省、市的非遗网站发布了13条信息报道,并被大量转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宣传效应。同时,县非遗中心还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即时发布苍南非遗动态,与网友形成互动,尤其是一些民俗活动的消息,能让网友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观看,扩大苍南非遗的影响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三、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力求提升保护成效

1、创新工作机制,做好传承人服务工作。今年1月份,在传承人服务月期间,我县召开了传承人工作年会,这是我县首次举办大规模的传承人工作会议,全县近百位传承人和非遗保护专家参加了会议。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主体,他们是非遗保护的第一线,通过与传承人的沟通和交流,对我县非遗保护现状有了最直观的了解,对我县即将出台的《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试行)》和《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还为全县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体检,提供了一次免费的“健康服务”,这项新举措受到了传承人的普遍欢迎。

2、创新评审机制,做好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今年4月份,我县开展了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第三批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各个乡镇文化机构积极申报,一共申报了10个项目和30位传承人。最后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拟定9个项目为我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20位传承人为我县第三批项目传承人,进一步扩充了我县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和传承人队伍。

3、创新保护模式,推进非遗传承基地、保护区建设。我县民间信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尤其是蒲城拔五更、太平龙迎新春、莒溪刀轿等,在全国同类民俗活动极为少见。今年年初,县非遗中心以我县信俗文化为重点,申报文化部的春节文化特色地区,形成容多个保护项目为一体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对我县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民俗活动进行了调研,以太平龙迎新春、蒲城拔五更、金乡清明祭、畲族三月三等4个项目为核心一举申报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三月三等4个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还在苍南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内建立点色剪纸和单档布袋戏教学传承基地,此举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并在今年4月份,与莒溪刀轿传承基地和马站陈舜猜木偶戏传承基地一同被温州市确定为市级非物质遗产传承基地。逐步形成多样、实效的“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体系。

总体而言,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社会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也在提高,从今年上半年各地举行民俗活动的情况以及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乡镇文化站等单位和群众非遗传承保护意识的提高,这是我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一大进步,必将更好地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提高社会大众的非遗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共传承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民间,服务民众,这才是我们非遗保护工作的意义所在。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