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苍南对台经贸合作:先行先试全面对接“海西”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

  浙南海西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今年1月在苍南灵溪开业,这是目前浙南闽北地区体量最大的台湾商品交易中心。该项目从立项、规划、建设到开业只用了85天,体现了“海西速度”。

  苍南灵溪观美社区桃湖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从台湾引进几十亩马鞭草,近日开花。据悉,花期达半年的马鞭草可以观赏也可泡茶。李士明摄

  2012年,温台两地实现直航,53分钟——温州成为与台湾空中时间距离最短的大陆城市。本报资料图片

一个样本:

龙港新城的蓝色梦想

2012年11月,苍南编制完成《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成为我省第一个浙台经贸合作区规划。“三核心三走廊”是它在空间布局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三核心”,即龙港新城、灵溪新区、马站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三走廊”,即沿苍南海岸线蓝色经济走廊、沿苍南龙金大道块状经济走廊、沿苍南78省道生态经济走廊。

苍南经验:

先行先试跑在海西最前沿

坐拥区位优势的苍南敏锐地认识到:要实现“跳跃爬坡”、“弯道超车”的崛起跨越发展,就必须立足优势、抢抓机遇,以先人一步之势跑在海西发展的最前沿。苍南的做法是,通过在战略、规划、机制、项目等多个方面先行探路,在全面对接“海西”中,写下自己的“发展样本”。

温州实践:

打造两岸合作交流示范区

《海峡两岸(温州)经贸合作区建设方案》新近出炉。我市将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产业基础,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出都市对台综合服务平台、瓯洞对台经贸合作平台、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乐清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平阳对台经济文化合作平台、文泰两岸度假养生合作平台等六大对台合作主平台,进一步扩大与台湾的合作领域。

专家点评:

做好再造“温州模式”文章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的背景下,苍南一方面要争取吸引台资,另一方面还要把再造“温州模式”和建设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做好这篇文章。

温州网讯 跨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温州与台湾携手相牵,阿里山脚下响起了温州民歌《对鸟》……

全面对接海西、融入海西,这两年,温州与台湾交流合作呈现出广阔前景。温州的目标十分清晰:抓住“天时地利人和”机遇,打造大陆对台工作的中心城市和两岸合作交流的示范区。

看“天时”,历史性机遇就在眼前。

温州是长三角、海西区和台湾三大经济区交汇点的核心城市。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其带来的发展红利在温州实现叠加。

看“地利”,时空距离正在缩短。

2012年3月,随着两地实现空中直航,温州成为与台湾空中时间距离最短的大陆城市,对台合作的地理区位、交通环境、温商网络等优势进一步凸显。

看“人和”,两岸交流日渐密切。

温州与台湾一衣带水,随着两岸关系积极变化,台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向大陆实施新一轮转移,温州有近水楼台之优势。

临东海而立、乘海西之风,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全面推进与台湾在经贸、文化、科技、医疗、旅游、现代农业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

苍南,作为浙江省对台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在推动对台经贸合作中推出一系列先试先行之举:摘得“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之牌,打造四大“国家级平台”,创新工作机制、招商机制,出台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这片曾在中国改革版图上创下14个“第一”的热土,再次以“先锋者”的姿态,一马当先,跑在海西发展的最前沿。

一个样本

龙港新城的蓝色梦想

登上龙港新城规划展示馆的露天平台,极目远眺,东边天幕下是一片广袤的“新大陆”。这片106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龙港新城——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的核心区、苍南实施“双海双区”战略的主阵地。

眼下,围垦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到10月底,全长9.5公里的时代大道全线通车;年底,江南海涂围垦二期工程完成吹填施工……一片充满想象的空间呼之欲出。

规划引领,推开了龙港新城的未来画卷:中央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港口经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和新城拓展区等五大功能区块将在这里“破土而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农业等合作领域也将在这里一一打开……龙港新城在苍南打造“国家级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平台”的“海峡梦”中,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11月,苍南率先编制完成《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成为我省第一个浙台经贸合作区规划。根据这个梦想蓝图,“三核心三走廊”是其空间布局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三核心”,除了龙港新城,还包括灵溪新区、马站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

灵溪新区,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以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建设成为温州大都市副中心、温州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浙闽台商贸中心。

马站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以承接台湾精致休闲农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建设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国家级对台贸易口岸。

“三走廊”,就是发挥“三核心”集聚与辐射作用,带动沿苍南海岸线蓝色经济走廊、沿苍南龙金大道块状经济走廊、沿苍南78省道生态经济走廊发展,形成梯度推进的对台合作交流空间开放格局。

“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的蓝色梦想,正一步步迈进现实。

苍南经验

先行先试,跑在海西最前沿

随着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海西经济区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坐拥区位优势的苍南敏锐地认识到:要实现“跳跃爬坡”、“弯道超车”的崛起跨越发展,就必须立足优势,以先人一步之势跑在海西发展的最前沿。

苍南的做法是,在对台经贸合作中积极先行先试。通过在战略、规划、机制、项目等多个方面先行探路,在全面对接“海西”中,写下自己的“发展样本”。

看战略谋划——着眼于地处两大国家级经济区交汇处的重要机缘,苍南提出了实施“双海双区”的县域发展战略。

“双海双区”就是以国家实施“双海”战略为指引,把苍南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和浙江“海西”经济发展的先行区。这一发展思路,为苍南融入海西,实现加快发展,指出了清晰的路径。

看规划蓝图——朝着“国家级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平台”的目标迈进,苍南瞄准高端,提出了建设“两区四平台”的发展思路,把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打造成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对台贸易口岸和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使苍南成为承接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台商投资集聚区。并率先在全省编制完成了《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发展规划》。

这张壮美蓝图如此描绘:规划面积330平方公里,打造一个面向台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精致休闲农业等产业转移,突出“三核心三走廊”空间布局,辐射全县、“一区多园”的对台经贸合作空间平台。

看机制保障——创新竞合机制、凸显“鲶鱼效应”,创新工作机制、凸显“雁群效应”,创新招商机制、凸显“磁场效应”……体制机制上进行的一系列先行探索,让苍南以“先锋者”的姿态,在招商引资中一路“风生水起”。

看项目推进——秉持着“融入‘海西’就会有‘东西’”的理念,苍南主动走进台湾,吸引投资、招徕项目。仅2012年一年,就组织了10个政府代表团赴台开展交流合作,接待来苍台商856人次,对台招商引资名列全市第一,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随着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声名鹊起,各路台商纷至沓来,苍南加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项目从立项、规划、建设到开业的推进速度,接连实现项目落地。

温州实践

全面对接,打造两岸合作交流示范区

温州与台湾素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血缘相融、产业互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温州愈加重视全面加强对台交流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对台工作。

近两年来,温州以更高的定位全面加强对台工作,深入实施海西区战略,广泛开展与台湾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大陆对台工作的中心城市和两岸合作交流的示范区,积极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打通空中通道,空间距离在拉近。

2012年,温台两地间实现直航,飞行时间53分钟,温州成为与台湾空中时间最短的大陆城市,温台两地加深合作交流迎来了宝贵机遇。由于地理区位、交通环境、温商网络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温州还成为海西区全面对接台湾的经济实力最强、合作条件最优的城市。

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合作在加深。

紧随空中直航实现,去年5月,我市经济文化交流考察团一行96人飞赴台湾,开展了近年来温州与台湾间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交流活动。随后,各地及有关部门纷纷主动走进台湾,就金融商贸、社会事业、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考察,全方位加强温台合作交流。

打造广阔平台,合作领域在扩大。

《海峡两岸(温州)经贸合作区建设方案》新近出炉。根据要求,我市将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产业基础,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出都市对台综合服务平台、瓯洞对台经贸合作平台、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乐清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平阳对台经济文化合作平台、文泰两岸度假养生合作平台等六大对台合作主平台,进一步扩大与台湾的合作领域。

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实力在加强。

市政府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台商投资与支持台商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实施奖励补贴政策、提供优质专门服务、优先保障土地供给、优先提供资金扶持”等方面,推出十项“更加开放优惠、更具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台商投资、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全面加强温州对台合作交流。

专家观点

做好再造“温州模式”文章

李金珊(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的背景下,苍南积极先行先试,有序推进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在全国各地,尤其沿海地区,对优质台资的竞争非常激烈。苍南一方面要争取吸引台资,另一方面还要把再造“温州模式”和建设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做好这篇文章。

再造“温州模式”不是简单重组,所谓的“模式”是指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根据当地企业的现状,再造“温州模式”已具备基础,关键看政府能不能把各方面因素捏在一块。苍南在港口发展等问题上,设计思路也可以更加开阔,不光围绕小额贸易来转,也不光围绕争取台商项目来转,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内部优势和再造“温州模式”,在科技、管理、产业、体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记者 王丹容 姜巽林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