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理论之窗  -> 正文理论之窗

学习贯彻“十八大” 深入推进“走转改”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县新闻宣传中心主任  刘祥平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工矿企业车间,面对面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走”出真情实感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今日苍南》报迅速作出部署,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安排新闻工作者先期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做足准备,根据采访资源和人脉关系,分乡镇、分批次,深入基层一线。一方面,我们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到人下心也下,身入才深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记录群众的真实生活,反映群众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我们在重要版面开设了“走基层·记者见闻”、“走基层·蹲点手记”、“走基层·群众声音”等专栏,刊发了大量的新闻。我们发现这些新闻都不是从材料堆里改出来的“死新闻”,而是新闻工作者走出办公室、会议室、跳出文山会海,用笔头、镜头真实反映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火热实践,写出接地气,长灵气,情感饱满、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新闻”。有位记者说:“只有接地气才能有灵气,只有俯下身才能心贴心,也才能让媒体离群众更近了。”显然,这个“走基层”,不是一般意义的下去了解情况,而是要具备新闻敏感,迅速抓住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

二、“转”出踏实求真。

转作风是新闻战线“走、转、改”的根本,因为作风决定文风。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转作风要坚持防风与整风并重,对于不良之风必须有防范措施。我们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中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必须要解决政治素质不过硬、思想道德素质不达标;第二要提高新闻的业务素质,客观正确地报道新闻。第三要解决脱离群众基础,与群众离心离德的工作作风。如不给红包不写稿,边远山区不想走,一些危险地方不敢去等,极大损坏新闻工作者在人民群众中形象和声誉。这些不正之风必须加以遏制和转变。刘云山指出:改作风必须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良作风是顽症,如果没有一股狠劲、没有工作力度,就很难真正抓出成效。要敢于管理、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推动形成祛歪风、树良风的正能量,使我们新闻工作作风有一个大的改观。通过“走、转、改” 活动,我们要坚决改变“等通稿”、“扒材料”、“加名字”等被动、应付的工作方式,促使新闻单位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古人说,“立言者,必先立身”,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谈何联系实际的学风、言之有物的文风?反过来,“人不学,不知道”,不注重学习积累、不深入调查研究,胸无点墨怎能摆脱官话空话套话,脑袋空空又拿什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所以,这个“转作风”,也不是一般意义的走走形式,而是新闻工作者应率先垂范的。

三、“改”出清新朴实。

以群众的视角写新闻,《今日苍南》报一改以往严肃的面孔,文章因深入而生动,话语因真切而感人。“改文风”不仅是“改文字”。 而是提倡从冗长空洞、言之无物、刻板生硬的风格中走出来,学会使用人民群众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用群众话说群众事,这是改文风的题中之义。对照这一点,我们清晰看到现在的新闻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文稿有时流于表面;新闻语言和群众语言有距离;编辑、记者对于稿件内容的消化不够等问题,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群众的话最生动、最活泼。要通过走进基层,消化经历,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的丰富语言。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或者走马观花的走形式,语言就会干瘪枯燥,新闻就会索然无味,走不进群众心里。我们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有距离感,怎么还会有感召力?同群众“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抒发群众情。为此,这个“改文风”,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流于表面,而是在生活实践中“望闻问切”,使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要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致学。要按照“走转改”要求改进创新新闻报道,扎实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创新,倡导“短、实、新”文风,使新闻报道观点鲜明、言之有物、深入浅出,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