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创作  -> 正文创作

环境与心境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徐秀莉

一日与女儿闲聊,她对我说,“我非常留恋我们一家住在50平房小房子时那段生活。虽说那时我们住的地方不大,家里也不富裕,可我却可以天天与你们在一起:白天你们上班,我上学读书,放学回家后就闻到厨房飘来的饭菜香,一家人边吃饭边聊天。饭后我做作业,你们围在餐桌旁做手工活,十点后各自回房休息。那样的生活感觉特温馨,特有规律。不像现在,若大的家经常是看不到人,不是你有事应酬就是他外出的……”

这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啊,那时的生活与现在相比,物质方面是差远了。房子小暂且不说,因我们夫妻俩工作收入有限,为了多攒点钱,八小时外还做起了手工活:给批发衣服料钉珠子,按着图样把珠子一颗颗用线钉上去,钉完成一朵花报酬是六分钱。两个人在灯下忙完三四个小时,总收入也就五六块钱。可每当精疲力尽地数着自己完成的“作业”可以赚到这五六块钱时,心里真的特高兴,特有成就感。做一天就计算着一个月自己可以多收入多少钱,甚至还计算着一年下来可以攒多少钱,然后再联想起这笔钱可以给家里添置什么东西……那时我们的空余时间几乎天天都在家忙乎这些活,其他什么心思都没有,过得安稳而充实。

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小康时候的水平,房子大了,车也有了,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了,可情感上经常会有空落落的感觉。我们不用为钱的事去操心时,想的最多的是怎么玩,怎么享受。先生的朋友多,应酬也多,不在家吃饭是常有的事。而我,也经常会约三五好友外出逛街呀聚会呀寻开心。女儿呢,出嫁之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每周也只能在双休日与我们聚聚。平日里,我家厨房有时好几天不开伙是常有的事。这样一来,这宽大舒适的家反而找不出昔日的温暖和热闹来,有时一个人在家时总有孤独之感。

今天又是一个人在家,闲着无事拿起一本杂志,此时我被一篇题为“重要的是心境”一文所吸引,读后很受启发:

一位哲人还是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可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便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这位哲人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情感,难道这不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这位哲人一个人,但他每天仍然非常快乐。又有人问他:“朋友都走了,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这位哲人说:“我有很多书啊。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随时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这位哲人也成了家,搬进了七层高的大楼里。他的家在最底层,是最差的楼层,特不安静。不过这位哲人还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有人问他:“你住这样的房子还快乐吗?”这位哲人说:“你不知道一楼有多妙啊!进门就是家,搬东西很方便,朋友来访也好找。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这些乐趣啊,真是好得没法说。”

又过了一年,这位哲人把一层的房子让给了一位朋友,自己搬到楼房的最高层——因为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他便与朋友调了房。搬到楼顶层后,这位哲人仍然快快乐乐的。有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楼有什么好处?”哲人说:“好处多着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楼几次,对身体是很好的锻炼,有利于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上干扰,白天晚上都非常安静。”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此话真是有道理。如果我们都像这位哲人那样能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境,寻其之乐,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的心境永远保持乐观和满足,那日子不就过得舒舒坦坦,开开心心了吗?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