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深入推进苍南金改上新台阶
■县金融办主任 黄建华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充分反映出党对当今世情、国情新变化和我国金融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好各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金融办切实履行金融管理职能,推进苍南金融综合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主要任务。
2012年,县金融办全面融入温州金改大潮,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争做金改先锋,以“五大体系”建设助力金改取得阶段性实效。7月,率先建立全市首家温州金融研究院金改苍南研究基地,为县域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智力支持。8月,全市县级首家编制《金融运行参考月报》,定期发布地方金融运行分析。9月,设立全国首家以“金融超市”命名的集民间借贷服务、企业信贷服务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破解“两多两难”问题进行初步探索。10月,苍南金融网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县一级金融综合网站正式开通,有效实现政务公开和金融改革动态和成效的及时动态宣传。11月,苍南联信小额贷款公司龙港分公司开业,成为我省第一家设立分支机构的小额贷款公司。12月,省政府朱从玖副省长对《苍南县“五大体系”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给予批示肯定。
金融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苍南金融定位,即“以对台经贸合作金融服务和发展地方金融组织为主,建设对台经贸合作金融服务集聚区、良好金融生态示范区、金融印刷服务中心等具有苍南特色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县金融办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建设。以建设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为抓手,探索我县金融业机构与台资相应机构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和人员培训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鼓励我县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各类面向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发展科技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开展支农支小等信贷业务,积极探索推广林权抵押、农房抵押、渔船抵押等信贷业务。督促地方金融组织深入总结和探索小企业贷款、短期财务融资经验,结合各自经营特点和地方实际,实现服务理念、工作机制、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的新突破。积极推进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金融集聚区建设。
(二)强化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建设提供服务、以民间投入为主体的地方金融组织,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互为补充、良性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推进小贷公司试点工作,完成金乡、马站、钱库小贷公司筹建,消除城乡之间金融服务不平衡;争取浙商回归发起设立小贷公司试点,引进1至2家优质企业在我县设立小贷公司;积极组织引导联信小贷公司的转制工作等。继续推动苍南农合行股份制改革,争取12月底前完成股改工作。积极做好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筹建,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积极争取民资管理公司试点名额,扩大数量,提升质量,为民间资金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
(三)强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定期走访我县拟上市企业及意向企业,做好上市前期政策研究、服务、培育等工作。在已有四家企业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拟上市企业后备工作,扩大拟上市企业数量。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推进更多企业多渠道多形式上市或融资。力争5年内主导150家企业进行现代企业改制。鼓励和引导非上市公司在股权营运中心平台挂牌,开展融资和股份流转。探索各类债券融资新模式,尤其是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推广工作。
(四)强化民间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对融资中介机构和各类非持牌类金融组织的风险专项检查,完善全县非金融机构行业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加强非法集资活动的监测预警体系和监控能力建设,切实做好预防工作。进一步完善《苍南县金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从重从快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加大处置力度,积极稳妥地做好非法集资善后工作。此外,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全社会征信体系。继续完善企业贷款会商制度,力争贷款企业会商全覆盖,维护苍南金融稳定。
苍南金融综合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的金融综合改革进程中,县金融办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的调整变化,深入贯彻上级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县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意识、责任使命意识、机遇危机意识、攻坚克难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把金融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改善金融发展环境,为建成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