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孝”字(今日谈)
□刘祥平
近日,读到一则东汉名士孔融的“不孝”言论,让人震惊。为此,在母亲节刚过不久,我想重提这个“孝”字。
孝,即孝顺。《说文解字》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可见古人是把奉养父母,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的孝道,作为人的根本。王凤仪先生也说:“孝亲必得孝亲之三界。”也就是说,“孝”只有从父母亲的性、心、身三方面去行孝,才算是真孝。
为什么人们崇尚孝道?因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特别是母爱,那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然而孝道在孔融等人看来只不过是“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孔融的这些“不孝”言论引起当时社会不满,曹操便以“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这样“不孝”的人有悖孝道,不但该杀,而且还是杀晚了。其实,现在社会上也还有一些不孝子女,他们做出一些伤害父母身心、败坏社会公德的事,这种“不孝”行为,是比孔融的“不孝”言论,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应该受到社会的强烈谴责。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在人类社会已进入和谐文明时代的今天,重提这个“孝”字,是希望能再一次引起社会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