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无字书”(今日谈)
□刘祥平
近日,笔者与几位老书友闲聊,聊到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在“世界读书日”之际,我们重温伟人的善读书,是大有益处的。
这里所谓的“无字句处”,就是通常所说的“无字书”,是指生活实践,“有字书”以外的人、自然与社会。清思想家廖燕在《二十七松堂集》中云:“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善读“无字书”,首先要读懂人,人是一本奇异的书。清文学家张潮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其次要读懂自然,自然是一部美妙的书。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陶行知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 第三要读懂社会,社会是一部大百科全书。人生有两所大学:一个是学校,另一个是社会。鲁迅就把社会看成是一部大书,他曾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仕途的荣辱,宦海的沉浮,善恶的明辨,是非的分明,义利的取舍,仕隐的抉择……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从社会这部大书中去感知、去体味、去领悟。
古语有云:“书看无字书,话听言外意。”毛泽东认为学习不仅要善于读“死”的书本,还要善于读“活”的书本。读有字书难,读无字书更难。我们只有做到苦读、善读,才能“于无字句处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