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和“廉关”(今日谈)
■刘祥平
“年关”与“廉关”,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年关”与“廉关”的较量中,能否坚守住廉政的防线,的确是对领导干部的一个严峻的考验。眼下“年关”将至,领导干部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年关”面前把握好“廉关”。
过好“年关”,对领导干部而言,不是“年关”,而是“廉关”。人们常说,“干部廉不廉,要看节和年”。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怎么作表率?“年关”已成为领导干部能否过好“廉关”的试金石,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和品行的一种考验。
过好“廉关”,对领导干部而言,那些包含了“深厚情谊”的、价值不菲的精美礼物,往往是裹着礼仪“糖衣”的腐蚀剂。给领导干部送礼,往往是有求于你,即便不是求你办一些马上需要办的事,也是一种“感情投资”,为将来的某一天找到你办事而铺路。收了礼,原则的口子就被冲开了,收了一次就会有下次;收了名酒、名烟,就会收金收银,久而久之,走向腐败。诸多案例表明,很多领导干部正是从“温水煮青蛙”,倒在“逢年过节、迎来送往”温柔陷阱下,身败名裂。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年关到,廉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