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谈:“照本宣科”该丢了!
□刘祥平
最近,听到一则笑话,某省农业厅副厅长在某县举办的新春茶叶采摘节上说:“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是春光明媚,阳光普照……”。话音未落,台下已是笑声一片,他猛然感觉到天空还下着小雨,便改口“不对!只可惜今天没有出太阳。”原来这位副厅长是眯着两只眼睛只顾自已“照本宣科”。
“照本宣科”为什么丢不了?究其原因:有些领导是“底气”不足,平时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少,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多、掌握不多,懒惰久了,只要讲几句话,就得有稿子;有些领导是能力问题,既不愿读书看报,也不上网或思考问题,大脑经久不用,而脱稿讲话就是一件劳神费力的事情,远没有照稿念那么舒服,至于念稿的负面影响却是全然不顾,大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意思;有些领导是“肚子里墨水少”,或者“脑袋瓜子不管用”,说话抓不住要领,看问题看不到本质,担心讲不上来,担心讲错;有些领导则认为念稿“保险系数”大,深知说话不慎或“走火”给自己带来意外的麻烦。脱稿讲话确是有难度,让人适当准备一下讲话稿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些领导事先也不看稿子,对稿子的观点不研究,文字不推敲,不注意环境变化,场合变化,一讲话就抱着稿子念,这样的讲话难免会出错。
由此,我想到王岐山同志的一句话:“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其实,拿讲稿的假大空不好,不拿讲稿的假大空同样不好。凡涉及重大问题、比较严肃的讲话,事先应充分准备,但在“念稿”中应有“讲”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