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文化自觉 推动文化强县建设
■李晖华
县委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决定》,就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双海双区”战略,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滨海城市作了新的动员和部署。如何领会好县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我想,最重要的是以怎样的视角认识文化、怎样的态度对待文化、怎样的思路建设文化,也就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问题。
明文化自觉之理
——深化文化强县建设认识
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繁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只有当文化表现出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发展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政策举措,全县文化呈现出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文化是城市之根,县委八届二次会议提出实施“双海双区”战略,以“文化强县”建设贯穿始终,准确把握了我县发展面临的形势,对建设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县文化发展的导向和理念。
文化强县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近年文化建设取得成绩固然可喜,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是我县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乡镇、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还有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结构还有待优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还有待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还有待深化,文化建设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还有待增加,基层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关系不顺、效率不高、管理不力、布局不优、机制不活,前行中,文化发展困境一一显露。从长远来看,这些关系到苍南文化发展的未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树文化自信之心
——把握文化强县建设方向
苍山灵秀,东海壮阔,千百年来,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和闽台文化随着人口的大迁徙,与本土文化互相融汇,形成独特而鲜明的苍南历史文化。我县境内物产丰富,风光旖旎,人文灿烂。闽语、瓯语、蛮话、金乡话、畲族语五种主流方言古韵乡韵浑然一体,马站蒲壮所城、钱库石棚墓群、矾山矾矿遗址、碗窑乡土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夹缬、单档布袋木偶戏、点色剪纸、夹苎漆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夺目。苍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强县建设根基牢固。
如何找到文化的认同感?如何彰显文化的话语权?如何体现文化的自信心?通过新理念、新视角来认识文化的作用,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职责。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文化,承受文化之重?
且读我们的文化强县《决定》和《苍南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这是一次给人鼓舞的展望。政府近几年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是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继县图书馆新馆开馆后,目前,县文博馆、苍南剧院(会议中心)、县体育中心、县城中心湖文化广场正在紧张建设中,县广电中心、县城购书中心也即将开工,数年后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将拔地而起。加上中心镇文化中心,特别是社区文化中心的新建或整合提升,“十二五”末,农村新社区30分钟文化圈将基本形成。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将给大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这是一番让人感慨的景象。文化惠民工程——送文化下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进渔船、农村电影放映等,极大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书看报难、看戏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县外“文化走亲”,活了文化,乐了百姓;文艺创作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音乐、舞蹈、戏曲、摄影、书画等艺术门类新人辈出,精品叠现;出版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以及文学和历史文化研究刊物等,受到关注;县文化艺术节带动了地方节庆文化活动的繁荣,文化品牌的辐射影响力逐年提升;文化产品供给日趋多元,大众文化选择不断增多。
这是一个让人担当的重任。实践文化理念,提升文化实力,需要人才支撑。实施文化人才培育、素质提升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领域,逐步完善人才机制,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稳定人才队伍,使文化人才发展与文化强县建设要求相适应。重点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执法队的人员配备和素质提升;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人员配备、教育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稳定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社区(村)文化中心专职人员队伍;扶持成立各类文艺社团,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
这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接力。历史长河中,我们收获了灿烂的文化,千年文脉滋养了苍南一方水土的人文品格。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到一批文人武将、理学数学名人故居的修缮;从理清各级文保单位的“四有”档案,到业余文保组织的建立;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活态传承,到非遗传承基地的完善;从一批民间民俗文物的征集收藏,到一批民间特色博物馆的建立,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路上,我们只争朝夕。尊重历史,深挖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存,我县历史文化研究将更加系统和规范。行在当下,我们接力、铺路。
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趋势。文化产业是初升的朝阳,在逐步打响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全国台挂历礼品生产基地四张“国字号”金名片后,接下来,重点建设浙南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对接海西平台,生产制作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型文化产业和服务,为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打好基础;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印刷、礼品、台挂历、笔记本、文具用品延续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鼓励并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重点开发利用非遗资源,发展夹缬印染、夹苎漆器、点色剪纸和戏曲盔头等产业,把非遗产品推向市场,形成民间艺术文化产业链。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构筑我们的文化优势。随着文化强县建设的深入推进,苍南文化建设将焕发新的活力,大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走文化自强之路
——实现文化强县建设途径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建设文化强县,关键是要认真审视差距,实现在文化建设重要领域的自立自强,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力求在文化引领上有所突破。文化是人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通过文化引领来凝心聚力,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苍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的气度,形成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合力。现阶段尤其要从“双海双区” 的战略高度,实现认识大发展、实践大创造、环境大营造。
力求在文化发展政策上有所突破。改革创新中,稳定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是政府政策扶持的重点。“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要相应增加。适时出台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扶持机制,突破我县文化发展的瓶颈,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竞争力,在文化较量中获取主动优势,为文化强县建设提供动力源。
力求在凸显人文底蕴上有所突破。当前,我们在保护好已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当代思维做当代文化,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亮出来、秀出来。推进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打造“一带十园”,即沿海抗倭遗址文化带和碗窑古村落文化园、抗倭古城文化园、畲乡民俗文化园、矾矿遗址文化园、霞关妈祖文化园、鲸头杨府爷文化园、莒溪刘基文化园、护法寺塔桥文化园、五凤茶村文化园和分水关古遗址文化园,助推地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把我县历史文化融入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力求在文化竞争力上有所突破。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我们要重在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树立精品意识,生产出关注现实、艺术精湛、思想深刻、制作精良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重在提升文化创意竞争力,通过浙南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广告传媒、工艺美术、时尚设计、网络信息、文化会展等十多个创意产业。重在提升文化品牌竞争力,主打“县文化艺术节”这个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继续提升浙闽边贸文化节、中国(龙港)印刷·礼品文化节、中国(金乡)台挂历展销会等地方节庆文化活动。重在提升文化形象竞争力,在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广播影视电视等方面采取重点扶持、整体推进的方式,提升苍南文化整体的竞争力。
力求在文化队伍建设上有所突破。文化的发展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们要用战略眼光对待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把对人才的重视落实到发现、培养、选拔和使用的各环节,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为文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要注重从基层和工作实践中发现和举荐人才,建立在重大文化活动、重大文化工程和应对突发事件中考察识别人才的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明确恢复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独立法人资格,增加乡镇文化员编制,实行专人专职,确保人员待遇,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素质,确保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稳定。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提到空前的高度。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践行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守护精神文化家园的安宁与和谐,苍南文化强县建设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苍南新一轮文化建设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