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经济新闻

我县分类整治电镀业 如何做到增产不增污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8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苍南新闻网8月28日消息:电镀业向来是污染大户,尤其是小电镀,其造成的污染常令人谈“镀”色变。如何推动“低、小、散”电镀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电镀企业如何做到增产不增污?日前,我县借助电镀园区整改,推行电镀行业分类整治。

组团整改  只增产不增污

金乡电镀园区占地13340平方米,2003年由温州市环保局批准建设,2005年6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06年通过温州市环保局竣工验收,主要从事徽标、台(挂)历配套产品的电镀加工,主要污染物为氰化物和重金属中的铜、镍、铬。园区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800吨,全部委托温州金源海拓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管理。

“整改前,金乡电镀园区部分生产工艺落后,手动生产线和自动生产线同时存在,部分建筑物和设备老化,存在一定环境安全隐患。整改后将改用自动化生产,产品质量和效益将大幅度提升。”金乡电镀园区管委会主任缪仁达介绍说。

6月10日开始,金乡电镀园区内34家电镀企业全部停产,就地合并成一家组团整改。生产车间、管网系统、污染治理设施全部整改。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改造生产车间,铺设防腐、防渗、防漏大理石地面,改造废水收集管道,进展较快的10多家企业已经在安装自动化生产线了。

“每条自动化生产线需要60多万元,整个园区大概需要投入2000多万元,加上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大约要2.5亿元左右。”缪仁达介绍说。

整改后,原来的手工生产线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生产线。工艺装备条件的提升,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整个园区的自动化程度因此得到有效提升,可以达到增产不增污的目的。

分类整治  逼转型促提升

我县坚持把污染整治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按照“提升一批、搬迁一批、淘汰一批”和“有保有压、上大压小”的思路全面开展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对一批环保手续齐全、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按一定整治标准进行提升,使其成为所在行业的标杆式企业;对一批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但环境敏感的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促使其进入工业功能区或电镀园区规范发展;对环保手续不全、技术装备落后、整合无望的“低、小、散”企业依法予以关停淘汰。我县原有的金乡电镀园区和园外13家电镀企业,按照电镀行业整治总体要求,整合入园两家,原地整治7家,关停并转5家。

县环保局局长苏中杰介绍说,自今年3月确定对电镀行业开展整治以来,我县制定了《苍南县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对电镀企业实施分类整治。全县电镀行业根据镀槽总容量、年产值等情况,实施分类整改。镀槽总容量4万升以上,以及镀槽容量4万升以下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原地整改提升;镀槽总容量两万升以下,以及容量两万升以上4万升以下且产值低于500万元的企业,根据省、市有关整治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予以关停并转。

“金乡电镀园区原有的34家企业就地整改整合成一家,原地保留的7家企业全部停产整顿,目前已有1家完成生产车间、管网、污水收集系统、废气处理设施的改造,着手安装中水回用系统和在线监控装置。被责令关停并转的5家企业已上报整改方案,准备5家合并成一家参照原地整改的方案落实整改。”县环保局管理科负责人介绍说。(通讯员 洪钦宝)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