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尾——新苍南人的打工生活小记
记者 叶晔
外来打工者,他们为苍南经济社会的各项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他们的医疗、户口、居住环境、子女就读等问题得到解决了吗?这些“新苍南人”是否已经接受了苍南,融入了苍南?近日,记者采访了来自四川、重庆一带的民工,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买个房子安家”
短信1:
——老公,妈妈可能是带天天累了,早上一直叉着腰,我等下准备带她去检查一下。你有空也打个电话回家问候一下。
——老婆,我把你扔在重庆,又要顾着天天读书,又要照料妈妈,你辛苦了,你先带妈妈去看一下,我晚上下班再给家里打电话。
李景辉翻开手机给我看信息,上面还有很多“暧昧”的话,我只扫了一眼,没有深究。他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嘿嘿地笑了,这一笑,把采访时的紧张都驱散了。
李景辉今年32岁,十年前,刚刚结婚不久,他就来到苍南龙港,在一家印刷厂里做粗活,后来慢慢的就成了技术工,现在他是个班长。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用他的话说是,没有文凭,只能靠勤快。
“工资不错,一年有六七万,嘿嘿,我平常也不大出去,只是到超市买点生活用品,用不了几个钱。”李景辉对自己简单的生活还是满意的,唯一不满足的是,母亲、妻子和儿子都在重庆老家,“我都没有时间回家,不过每一年,妻子都会带着妈妈和儿子天天过来一起过年,也算是一家团聚了!一年一次。”
高中毕业的李景辉讲话还颇有些文采,他说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在苍南这边买个房子,哪怕是五六十平方也可以,到时候就可以把一家人接过来,孩子也可以在这里读书。“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十年,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苍南人了……只不过这里房价太高了,我只是想想。”
短信2:
——老婆,天天的成绩我是不担心的,这孩子聪明,还有你的教导,我放心的。我担心的是妈妈,你一定要好好伺候她,不要让她累着。还有你自己,也要吃好睡好,快过年了,我们很快就可以团聚了!
——老公,我很好,你不用担心,妈妈和孩子我会照顾好的,你在厂里累,要注意身体,过年的时候,我们会过去的。我想你。
李景辉可以说是身在苍南心在重庆,孩子的成绩不错,但是父亲不在身边,总不是办法,还有老母亲也需要儿子,妻子小娥更需要丈夫的温暖。“没办法,在老家只能种地,一年也就五六千的收入,作为一个男人就应该把家里人照顾好,虽然两地分居,毕竟这生活没问题了。我还得再忍一忍。”
小娥是个贤惠的女人,记者电话联系了她,她在那头刚开始还有点害羞,说着说着,就哽咽了。她还说,不要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丈夫,她会照顾好一家人的。
我没有对李景辉说,其实他自己一定也知道。
一个人在外,会有什么样的想法?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景辉看着街道上的成双成对,自然也幻想过,但是,他只是个外地人,他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赚钱,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
短信3: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老婆,夜晚很长,过几天就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了,我可以抱一抱你吗?
——老公,我其实很想你回来一趟,我从苍南回老家也大半年了,我很想你,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我也想抱抱你。
8月8日是李景辉和妻子小娥的十周年结婚纪念日,记者问他准备怎么过?李景辉挠挠头笑了,“我准备奢侈一把,把一家人都接到苍南来,嘿嘿,我准备让他们坐飞机过来。”
“这可要不少的钱啊?”
“没关系,也就这一次嘛,钱都花在自家人身上,不心疼。”
李景辉说自己已经去询问过飞机票的价格了,妻子和儿子每一次来都是坐汽车,让他非常内疚,这一次一定要让他们开开眼界,他唯一担心的是,母亲那么大的年纪不知道会不会晕机。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不用多久,你们就可以一家团聚了,祝贺你。”
“这只是个开头,等我混好了,我一定要每一次都让他们坐飞机,我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的。”李景辉握紧了拳头,自己给自己打气。
在此,我必须祝贺他,一个有着自己梦想的年轻人,只要努力了,自然是会得到回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一生下来就攥紧了拳头,那是天生要拼搏一番的。”

“苍南人讲义气”
“我是2004年4月份来苍南的,一直在这个厂里做,不知道其他厂是什么样子的。”陈文其,男,50岁,四川宜宾人,现为龙港某公司勤杂工。他对自己能够一直呆在一个厂里,成为“元老”,颇为自得。“我们老板对人很好,现在我们夫妻俩都在这个厂里干。”
像老陈这样夫妻双双在岗的打工者,苍南不少,他们一般都是把孩子也接过来,在苍南就读,一家人虽然客居异乡,但是其乐融融。生活嘛,就是天伦之乐。
“龙港这边经济发展快,小车多,房子多,生活很方便,不想回去了,虽然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但是孩子已经在这里读小学,过年的时候,母亲也会来看一看,聚一聚。挺好的。”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陈文其问起了“户口”的事,“我想在苍南安家,不知道这边的政策是不是允许我们转过来。”当县新居民局的一干部告诉他,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时,他微有失望。
“主要是老板对人好啦,三年前,我孩子才七岁,有一天生病了,老板听说这事,二话不说,深夜12点就把钱送到了医院,还帮忙让孩子读上好的小学,这些事,点点滴滴,我们都记在心里,所以说,我不想离开这里,我想在这里做到退休。”
陈文其的小老乡肖泽强,今年才30岁,可是他的工龄已经有12年,现在他在磨边车间当车技术工,年薪有六七万,小日子过得并不差。他也说起了老板,“我们这些人打工看重的就是两点,一是工钱,二就是老板,工钱高当然好,出来嘛就是赚钱,但是如果老板不贴心,再多钱我也不想做。”说起老板,小肖咧开了嘴笑,“我们这些老员工,所有的保险都保了,一月只要交50元,而新员工要180,这也算是照顾我们啊。前年,我的肩骨摔断了,公司直接派车把我送到温州医院,前后共动了两次手术,我自己没有出一分钱。还有,我小孩读书,按照年龄,超了十多天,也是公司出面带去报了名,我很感激公司,这边的人挺厚道的。”
“白班虽然钱少点,但是很轻松,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喻会是个女工,也是四川人,在某公司的计划部任职,上的是白班,她说,有得必有失,出来赚钱,就是要努力,想轻松,自然少拿钱,人间的天平是公正的。

“我要自己当老板”
出生于1976年的卿治兵现在是仪邦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经理,主要经营网络服务。
他的起点比较高,毕业于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从2002年加盟该公司后,十年如一日,他的工作热情可以说很好地诠释了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务实创业精神。
“我一直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自己创业,我得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现在我也有自己的公司了,我只给员工发工资,自己没有。”在他逼仄的经理室里,卿治兵显得有点局促,显然他并不是个善于攀谈的人,但这无碍沟通,无碍他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
“十年前,从资阳(四川)来到龙港后,我发现这里经济发展较快,生活也十分方便,有利于创业,于是便有了在这里扎根的念头。”卿治兵说自己到这里并不仅仅只是打工,他一开始就存下了想创业的念头,“经过十年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第一步,现在我也有公司了。网络技术正是我之所长,我希望有个很好的未来。”
“你的妻子呢,还在资阳老家吗?”
当记者问起他的妻子时,他笑了,“她一直在这里,她是苍南人,我们是在这里谈的,然后也在这里结婚,孩子都七岁了。”
原来十年前,卿治兵在另外一个公司的时候认识了妻子小林,后来由于事业发展,他跳槽到了仪邦集团,而恋爱中的小林也跟了过来,现在她是该公司的财会,真正可以说是夫唱妇随了。
开版语
《今日苍南》改版了,新增了不少版面,“凡人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你我皆凡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贫富贵贱,生活总是丰富的。今日起本报《凡人故事》版将不定期向读者呈现,敬请垂注。如果您有故事愿与大家分享,请联系我们:0577——68881656 68881657。
生活起起落落,故事有悲有喜。我们将深入挖掘报道身边的感人故事,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姿态,大力弘扬真善美,传播人性的温暖与芬芳。
无论你在故事中收获的将是欢笑还是沉思,凡人故事,让我们一道聆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