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社会新闻
风朝马站吹 水往赤溪流

鹤顶山麓一垃圾堆放点引起代表热议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5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编者按:今年1月份召开的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35件,建议、批评和意见445件。涉及交通、“三农”、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较多,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根据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县人大常委会通过遴选,确定了其中445个为代表建议,并于4月5日举行了交办会,交由相关部门办理。近日,我县又召开文明创建工作大会,全县上下正在掀起一场围绕“城六大”和“农六大”工作展开轰轰烈烈的文明创建热潮。为此,本网记者走访了部分代表,并就他们提出的有关民生方面的建议进行采访,目的就是把人大代表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使代表的“建议”和部门的“承诺”逐步变成“落实”。

 

 
赤溪镇车岭头垃圾场
 

记者 叶晔  文/摄

〔444号建议〕

核心内容:垃圾问题已成为马站区域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尽管县政府目前考虑建设第二垃圾发电站,但离发电站建成还需要一段时间,且选择的地址不一定方便马站运送垃圾。希望县政府能够从民生角度和马站实际出发,在马站镇建设一个生态垃圾填埋场。

领衔代表:方介新

垃圾是指不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常见的做法是收集后进行填埋。垃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妥善地解决垃圾扰民问题,不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也是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县已经有了一座垃圾发电厂,每日进行无害化处理,约为700吨,但是全县日产生垃圾量为1000吨,节假日更甚,能达到1200—1500吨,怎么办?难道任由垃圾露天堆放吗?

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特别是春节以来,县城和龙港镇垃圾也在明显增多,龙港镇每一天都有100多吨的垃圾无法入场处理,只好堆放在露天里,有的厂家为了让自家的垃圾能够入场,还通过“关系”走后门……而县城的环卫工人每人每日要扫街道8500平方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而投入保洁的资金也不足,县城每平方米保洁投入资金仅为5元,什么时候才能多购买几辆清扫车?

垃圾成为城镇的一大害。如果政府部门不及时提出科学的办法进行处置,某一天,我们一觉醒来,“垃圾围城”便要成为事实,它将是所有人的噩梦……

代表:垃圾填埋场一定要重建

“目前在马站镇范围内生活生产的群众有9万多人,日产生垃圾近60吨,这些垃圾总得有一个地方堆放吧,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垃圾成倍地增加,我们一直都为此头痛不已。”马站镇人大主席叶希樟不无担忧地说。多年来,马站镇的垃圾都是运往大门洋村风门自然村(在鹤顶山肩,与赤溪车岭头交界)的一个地方长期堆放,垃圾形成的有毒液体已开始渗透山体,而该堆放点的下方就是马站人民的大水缸——铁场水库。

“如果任由垃圾长期堆放下去,铁场水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到时候马站人民真的就没有水喝了。”方介新不但是县人大代表、还是马站水厂的厂长,10万人民的饮水问题日益严峻,这是他不能不考虑的。据他介绍,去年一年,马站镇(未撤并之前)的饮用水就已经缺口一半,不得已从十八孔水库调水60万吨,而该水库的水已经受到污染,定为三类水。“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由于其他几个乡镇并进来,用水更紧张了。”

今年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县人大代表方介新领衔提出了一个议案,题为《关于建设马站镇生态垃圾填埋场的议案》(编号444),引起了县人大常委会的重视,经论证后,该议案已经交由县住建局办理。方介新介绍说,马站镇人口为9.37万,以农业、渔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生态环境优美,撤并前还是全国生态镇,由于全镇几乎没有工业生产,所以工业污染也就无从说起,目前,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产量日渐增多,日产生垃圾58吨左右,生活垃圾成为马站镇的主要污染源。

人大代表游世旺感慨地说,“这样的填埋何时是个头?我觉得马站要发展,环境一定要下大力气治理,不应该让垃圾污染我们的环境,同时也污染了人们的视觉,应该还它一片清山绿水。”

方介新和游世旺等代表一直强调,垃圾填埋场一定要重建,经过代表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多次协商,觉得填埋场还得选在原址,只不过要通过科学、环保的方法加以卫生填埋,而不是随意堆放,任由渗沥液四处漫溢、臭气四处飘扬。

听说县委、县政府已经决定建设第二垃圾发电厂,他们高兴之余又不禁有些担忧,建设垃圾发电厂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少也要两年,这两年中,这些垃圾怎么办?“听说垃圾发电厂要建在观美桥墩方向,对马站人民来说实在不方便,首先这路程太远了,运输的过程中,垃圾车肯定会对沿途有所污染,马站是生态镇,渔寮是景区,这路上,如果外地客人过来参观旅游,形象也会大打折扣的,还有这路上的安全问题,运输费用问题等等,都是我们担忧的。”

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垃圾发电厂已经审批立项,正在落实土地指标,县委书记黄寿龙也在相关会议上要求“2013年底垃圾发电厂要开始焚烧垃圾”,至于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垃圾如何处理,还真是个大难题。

群众:再也不敢接触那些溪水了

无独有偶,赤溪代表团也在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妥善解决赤溪镇车岭头垃圾场环境污染问题的议案》,反映该垃圾场“由于长期的垃圾堆放和掩埋产生了大量渗透有害液、污染气体等,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了流域区域5万多群众的生活环境……”

随后,记者驱车来到赤溪镇车岭头垃圾场,在现场我们看到该处堆放的垃圾已经形成了三四百米长的一条白色污染带,山肩上,杜鹃花正在盛开,周遭的牛羊正在吃草,在岭头放羊的老施告诉记者,每天都有马站和赤溪的垃圾运输车前来倒垃圾,有时候死了的猪,死了的鸡鸭羊什么的,也都倒在这里,臭气冲天,“风朝马站吹,水往赤溪流”,两地群众的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园林村支部书记张美勇也说,“以前,园林溪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现在村民连洗衣服都不敢下水了。”村民陈超女伸出了双手说:“不敢下去,从去年开始就不敢到溪里洗衣服了。你看,我这手上前一段都起疱疹了,痒的受不了,都是这洗衣服洗的。家里的水小是小点,洗着放心。”牛蛙养殖户张志胜证实了她的话,张志胜以前养殖牛蛙引的就是溪里的水,但是后来发现牛蛙的皮肤特别是头部发生了腐烂现象,死了很多,就不敢用了,花了几千块从西北方向的山上引了水,现在好多了。记者还在门前的溪边看到一个建了一半的游泳池。据介绍,原来有一个老板准备在这里投资的,可是听说这里的溪水受污染后,白白掷下了十多万元,撤了。

赤溪镇副镇长林炳朝说,“这个垃圾场建成已经12年了,赤溪的中心村南行村也受到了地下水的渗透,这些有毒的液体最终排放到滩涂上,那些蛏子养殖户和紫菜养殖户也受到了牵连。我们的意见是彻底停止在这个地方填埋,另找地方建设环保型填埋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对现有的垃圾污染问题如何进行治理,赤溪代表团提出的议案说的很明白,一是在垃圾场下方建造围坝,并设立过滤网,减少有害液体流入溪流导致污染;二是将目前堆放着的未处理垃圾转运到县垃圾发电站,进行科学处理;三是对已受污染的园林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议案还提出,应该有计划地减少在车岭头垃圾场倾倒垃圾,直到完全停止,还要尽快建设县第二垃圾发电厂,用更新的科技,更好的处理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垃圾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

参加该议案附议的县人大代表许亦松对记者说,“建立一个环保型的垃圾填埋场是我们全镇人民的呼声,希望你能尽快把情况反馈上去,也希望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民解忧,垃圾问题不是小事,不但关系到生活生产,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命健康!”许亦松告诉记者,赤溪的整个城区都已经受到污染了,因为赤溪镇车岭头垃圾场为赤溪至马站康庄公路的必经之路,是赤溪三大流域园林溪的源头,园林溪流经赤溪园林、南行、中心城区、白湾直至入海口,该流域承担着周边村居农业灌溉、畜牧养殖、群众生活饮水等。据了解,目前该垃圾场堆放着来自马站和赤溪两大中心镇约16万人的生活生产垃圾,每日约为80吨。

部门:最好是建设临时填埋场

“关于解决该垃圾堆放点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个人认为最好是建设临时填埋场。”日前,记者采访了县住建和环保部门,他们对于解决该垃圾堆放点问题提出共同的意见,认为不仅仅是马站和赤溪两个镇的问题,全县其他乡镇也都涉及到“垃圾无去处”的问题。

县住建局局长虞亦杭表示,住建部门主要负责规划,真正要搞垃圾填埋场,一定要乡镇先做好预算和选址。随后,记者又采访了该局城建科科长叶友贤,他认为,马站、赤溪两镇的垃圾处理问题很是棘手,每日产生的100吨左右的垃圾去处,确实是个大问题,一定要尽快、科学、合理地加以处理,为当地的老百姓健康着想,急他们所急。

“该垃圾堆放点的污染问题,我们也看到了,每年代表都会有提案上来,我们也经过多次深入调研,认为迁移该堆放点已经势在必行,最好是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建设一个临时卫生填埋场。”县环保局局长苏中杰这样说。

两部门均表示,建设垃圾填埋场要乡镇选好址,选址必须坚持避免处于几大水库和水源的上方。不管是住建,还是环保部门,都只是职能监管,实际情况要乡镇来落实。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垃圾场地处马站境内,但是污水却从山顶流下并渗透到赤溪镇辖区内,又因为这一地段叫“风门”,从赤溪方向吹来的海风把垃圾气味吹向马站方向,因此形成了“风朝马站吹,水往赤溪流”的两害局面。

从马站和赤溪两地的情况来看,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也是势在必行,但是,如何合理科学地管理垃圾场,目前已成为较为棘手的问题,是管理不善,还是投入不足?或者还有选址的问题?这些都是今后在建设垃圾填埋场时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记者要问的是,两地的代表也均提了多年的“议案”和“建议”, 为何时至今日还是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呢?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