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图个“老有去处”--记凤池办事处浦内洪村“老年之家”家长洪日缎
记者 简宁静
洪日缎是灵溪镇凤池办事处浦内洪村老年协会会长,现年74岁的他曾是村党支部书记。每天上午8时许,他和辅导员洪日曝两人如上班族一般准时出现在教学楼内,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老年之家”的一天,从他们这里拉开。
这个“老年之家”到底是什么样的?洪日缎带着记者在教学楼内转了一圈。阅览室、活动室、康复室、棋牌室、远教室……麻将桌、乒乓球桌、健身器材、飞镖……两层楼的教学楼内,配套设施样样齐全。而就在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废弃的老校舍。“在农村,很多老人过了60岁还在田头劳动。忙完农活或是碰到雨天,他们一般就围坐在门口,除了聊天没什么活动。”洪日缎对记者说,“有时候走着走着就转到庙里,几个人聚在一起无非就是搓搓麻将。”
“一边大伙儿活动没去处,一边搬空的教学楼就这么晾着。何不借用这个场地,办一个专门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萌生的这个想法得到村两委应允后,洪日缎主动提出和村长洪孝艺一道前往金乡、龙港等地“取经”,还自告奋勇地揽过“装修”的重活。打扫卫生、整理操场、修补围墙、安装玻璃、上涂料,订做科室牌、制度牌以及各科室的必备器材……三个多月下来,洪日缎每天起早摸黑,中午由老婆送饭,还自己掏腰包垫了3万块钱。有些村民不理解地问:“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花那么多时间还自己垫钱,图什么呀?”洪日缎老人听到后,笑呵呵地说:“咱不图名不图利,图的是让咱们村的老人们有一个常见面、常说话、常消遣、常充实的好地方。”
“这里的器械有很多,都是村两委帮忙和上级部门联系争取过来的。像我们这个将近2000平米的灯光操场,别的‘老年之家’很少能有这么好的条件,晚上广场活动可少不了它。”吴继田是“老年之家”的一名热心成员,在创办期间出过许多好点子,他在一旁接过话说,“一到晚上,年纪大的,年轻的,都在这里跳舞。他们说,现在是音乐一响,脚底发痒。”“除了唱唱跳跳,这里还有一个老年电视大学呢。”洪日缎边说边拿出一本远程教学课本,记者接过来一看,有旅游文化的,孙辈教育的,还有老年健康知识的。
“每周五是大家集中观看学习的时间,你今天过来,人算比较齐了。”说着说着,就走到了电教室前,记者看到诺大的教室里坐满了人,来得晚了的就只能坐教室后边的“加座”了。教室里安静无声,一个个都翘首盯着电视,那认真劲就像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样。记者踮着脚悄悄地坐到洪日谷身边,今年82岁的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也是出勤率最高的,每天说什么也要到这里坐一坐。“能听懂吗?”“听不太懂,等一下辅导员还会再讲一遍。”
和城市里的老年协会一样,浦内洪村“老年之家”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服务的同时,也注重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精神食粮。洪日缎补充说,“首期老年电视大学共有66名学员,今年是第二年,明年就毕业了。大家都嫌时间太短了,感觉还没学够,村里一些老人一到59岁就上门来问,‘什么时候可以报名呀?’”
上午9点一刻,下课时间到,一会儿功夫,原本满满一教室的人一下子全都散了。正当记者疑惑时,洪日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农村里吃饭早,这个点大伙儿都开始忙着烧饭去了。吃过午饭后,大家闲来无事,总约着到这里下棋、打牌、打乒乓球、看报读书、听鼓词,还有我们刚刚成立的腰鼓队也会过来排练,热闹极了!”
采访中,村书记洪孝阳对记者说,“老年之家成立后,给老人一种家的感觉,除了不定期组织外出旅游活动,每逢村里有老人生病,还会组织去慰问。碰到老人过世,老年之家都会组织一支送丧队伍送上山。”记者在采访得知,“老年之家”是实现老年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群众组织,更是联系政府和基层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作为全市百家示范点之一的浦内洪村“星光老年之家”,还主动组织威望高的老人去协调和解决棘手问题,不仅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而且推进了整个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