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粉厂排放废气十余年 百余户居民生活受影响



读者来电:
“就连晒在外面的衣服也都被熏黑了,实在没法住人啊,儿子已经多次要求搬家了。”12月5日,记者接到舥艚老斗门村的村民林辉报料称,位于该村桂泉路171号后面的鱼粉厂长期浓烟滚滚,排放的废气恶臭难闻,严重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周边近百户居民的日常生活。他代表受影响的多数村民,强烈要求尽快关停或搬迁该鱼粉厂,还他们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
12月6日上午,老斗门村的村民苏蓝又给记者打来电话称:这个鱼粉厂已经在村里生产十多年,排放的恶臭气体早已令居民非常不满。接到举报后,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过来把老板‘骂’了一通,现在鱼粉厂又改为晚上开机生产,偷排废气,天亮后就停工。我们早上一起床就闻到一股好像硫磺一样刺鼻恶心的腥臭味,家家都不敢开窗透风。”
记者核实:
12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龙港镇,在舥艚渔港码头对面找到了这家鱼粉厂。迫于村民举报的压力,当天下午该厂没有开工生产。走进这个半开放式的厂房,一股掺合着腐臭的腥味迎面扑来,四处飞窜的苍蝇特别好客,不时飞来与人“亲昵”。
据记者观察,这个鱼粉厂占地约3000平米,厂房的南边和西边靠海,东面和北面则紧挨着桂泉路的居民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靠近码头一侧的空地上,堆放着从鱼饼厂和渔民处收购而来的鱼骨和小鱼小虾,这些“下脚料”堆起足有一座小山高。这个鱼粉加工厂主要是用烂鱼、臭鱼,通过蒸煮、干燥、磨粉、筛选、包装等工序,制成喂养鸡、鸭、猪或作为渔业养殖的饲料对外出售。
在桂泉路上,陈先生家是离这家鱼粉厂最近的,只有数十米远,陈先生告诉记者:“这家鱼粉厂实在是太臭了,周围居民已多次向鱼粉厂老板抗议,但至今仍未见有什么实际行动。”厂里排放的黑色浓烟也让陈先生的爱人苦恼不已,她在一旁接过话说:“厂里出来的烟真的太讨厌了,我们晾在阳台的衣服都被熏得脏脏的,穿起来还有一股腥臭味。”据陈家夫妇介绍,除了休渔期的两三个月,这个厂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生产,忙的时候还连夜加工。
因为鱼粉厂靠近舥艚码头,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还算可观。但其烟囱排出的废气恶臭难闻,周边近百户居民受到严重影响,而这一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连吸口新鲜空气都难,这日子怎么过?!”当地居民普遍反映说。
当天,在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刘正伍,刘正伍说:“鱼粉厂是1998年,由原舥艚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获批成立的,这么多年来,如果没有我们这个厂,舥艚渔港的杂鱼就没有出路。”在与记者交谈中,刘正伍承认在生产过程中确实给周边居民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他解释道:“前段时间,环保部门过来看了之后,要求我们立即整改。为此,我们马上投入二十万元,增配了喷淋式水循环的控烟设备,但运行起来效果不是很好。”
指着一旁电焊工人正在“钻研”的两个大铁筒,刘正伍又接着说:“这次,我们又花了将近五十万元,新购买了一台冷凝机,想利用电冰箱致冷的原理,对上排的废气采取冷却处理的方法,尽可能达到控制排烟的效果,这个设备组装大概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当记者追问在整改前为何不暂停生产,刘正伍的回答是:“如果不及时加工的话,这些死鱼会很快腐烂长出虫子来,然后爬得到处都是。”
在结束采访的返回途中,就这家鱼粉厂的排污情况,记者向随行的工作人员作了了解。据介绍,今年10月28日,县环保局龙港分局接到当地群众举报,县环保局龙港分局当天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到鱼粉厂勘察处理,发现该鱼粉厂在工商注册时并没有事先办理相关的环评审批手续,锅炉废气经水膜除尘设施处理后排放,但在生产过程中车间产生的废气无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处理,直接排放。执法人员当场责令企业限期补办环评手续(苍环限补[2011]959号),并对其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苍环限改[2011]958号),责令其立即对废气排污系统进行整改。半个月后,执法人员来到该厂回访,实地检查整改效果,见企业已安装了喷淋设施,但现场查看后,发觉车间里仍有较重的气味,再次敦促该厂加大治理力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在记者走访厂房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5日,分局已将案件上报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对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另据记者了解,原先我县有两家鱼粉厂,因效益原因,宏发鱼粉厂已自行关闭,现在能正常正规生产的只有这一家东兴鱼粉饲料有限公司。由于原宏发鱼粉厂位置比较偏僻,远离居民区,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造成影响。基于此,是否可以考虑将东兴鱼粉饲料有限公司搬至原宏发鱼粉厂所在地。
舥艚虽然需要有一间鱼粉厂,解决杂鱼的出路问题,有效利用废物,但现在群众对生活环境要求日益提高,该厂的污染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一旦搬迁条件成熟,就要立即搬迁。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饲料鱼粉厂搬迁,给予解决土地等方面的难题。(记者 简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