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富民强县苍南范本:无公害蘑菇卖到国外
温州网讯 蘑菇无公害生产、紫菜全浮式养殖、四季柚高效栽培……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力量结出硕果。
2006年7月,苍南县“蘑菇无公害生产与保鲜、加工技术集成”、“紫菜自由丝状体育苗、全浮式养殖与精加工技术集成”、“四季柚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集成”和“席草标准化生产与加工技术集成”共同组成的“苍南县特色优势农产品科技产业带建设”项目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并在苍南境内沿“78省道”完成了“一带四区”建设,形成特色优势农产品科技产业带,和以马站区域为中心的浙江蘑菇产业区,以沿浦湾、大渔湾为中心的浙南紫菜产业区,以马站镇为中心的四季柚产业区、以观美镇为中心的浙南席草产业区的“四大区”。
无公害蘑菇卖到国外
11月16日,苍南县马站镇棋盘村支部书记林初平指着由省农业厅在该村立项的60亩无公害蘑菇基地对记者说,如此现代化的蘑菇基地,在全省也是少见。
苍南的双孢蘑菇种植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全县种植户超万户。由于养殖技术陈旧,产量一直停滞不前。为确保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苍南在马站镇棋盘等村建立了蘑菇系列标准示范基地,蘑菇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明显的上升。是科技帮他们攻破了蘑菇种植每个环节的技术难题,给村民增加了收益。
苍南县政府特意从省农科院请来专家,组织大规模的培训,教村民科学种植蘑菇,而之前,村民都是凭经验种植的。
棋盘村生产的蘑菇禁止使用多菌灵等有毒有害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种植,在蘑菇标准化生产过程中,每一步骤都保证无公害——用来当“种子”的蘑菇菌也是由农业专家在无菌环境的实验室里栽培出来,再移交给当地村民的,从源头上保证蘑菇种植的无公害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给蘑菇施的肥,需要经过“堆肥”程序。堆肥就是把稻草堆在一起,加上水、石灰等,让稻草自然发酵。以前村民都是按经验堆肥,堆出的肥料质量总是参差不齐,很多时候都只能让部分稻草发酵,这也就存在了浪费。农业专家教村民确定了几款不同形状的“堆肥”规格,也确定了加入水和石灰等要素的比例,让稻草能全部发酵,肥力达到最佳。
专家也为村民找到覆土最好的材料——产自吉林,土质肥沃的泥炭土。村民千里迢迢地从吉林买泥炭土,花点该花的钱,让蘑菇增产,能赚得更多。
无公害的蘑菇,自然受市场欢迎。当地村民不用担心销路,到了收获季节,挂钩合作单位就会来村收购,而且价格比一般的每斤贵五毛。上虞一家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收购棋盘村生产的无公害蘑菇,经过先进的真空冷冻干燥,再出口到国外。用林初平的话说:“我们村的蘑菇能卖到外国,质量是绝对保证的。”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今年的蘑菇比去年产量高,价格也好,是个丰收年。自2010年12月初开始采摘后,每日可采摘4000斤左右,预计全村仅此项年收入可达到400万元。
当地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科学种植,一个蘑菇棚一年的产值可以达到2万~2.5万元,科技含量带来增产3千~5千元。很多村民都是承包好几个棚的,收益自然可观。
蘑菇废料变四季柚肥料
在苍南县马站镇棋盘村还有一个特色农业,四季柚种植。四季柚施什么肥最好?林初平说出来一个“秘密”:种植蘑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给四季柚施肥。
蘑菇生产采用稻草为主要原料,减少因稻草焚烧或弃入河道引起的大气、水源环境污染,有效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同时,种植蘑菇产生的废料是一种优质有机肥,可以直接铺在四季柚树下,给四季柚增加肥力。
和马站魁里四季柚科技示范基地40公顷的面积相比,棋盘村山头的四季柚种植算是小打小闹,不过,收益也是能直接看得到的。
棋盘村果农向记者表示,通过科技手法种植,平均一棵四季柚树能结两三百斤四季柚,增产几十斤。今年四季柚能卖个好价钱,一斤能卖到7元。这样算来,一棵四季柚就能“结”出两千来元。
通过优质高效配套生产技术、无公害与标准化生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多项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苍南县范围内的四季柚的优质果率从70%提高到85%。
紫菜养殖拓展到深海
和市民常见到的养殖在近海领域的插杆式传统养殖不同,要看苍南县丹泼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30亩紫菜,需要出海二十来分钟,该合作社养殖的紫菜全是全浮式。
在紫菜养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干露”。养殖中的紫菜不能一直泡在海水里,要不然会杂藻丛生,为了抑制杂藻生长,就要常常给紫菜“干露”。市民常见到的用插杆式传统方式养殖的紫菜,就是巧妙利用潮汐原理,涨潮的时候,紫菜自然就浸泡在水里,落潮的时候,紫菜就能自然挂在绳索上,达到“干露”的效果。
用传统方法养殖的紫菜,只能在近海,因为竹竿要能插得住。一般说来,海水下的竹竿有4米多长。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能养殖的紫菜的海域面积就这么点大,养殖户常常会为养殖的面积而起争执。在这样的背景下,苍南县的“紫菜自由丝状体育苗、全浮式养殖与精加工技术集成”,可以说是让该县农民觉得自豪的一个项目。
苍南县丹泼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30亩全浮式紫菜,就是该县试验项目。简单地说,就是用泡沫代替竹竿,紫菜养殖能拓展到深海,这就避免了很多“插杆的烦恼”。
记者乘船参观这30亩全浮式紫菜时,正是处于“干露”阶段,一排排紫菜都放在泡沫上。和传统养殖的紫菜不同,全浮式紫菜需要借助人工来“干露”,不过操作起来也很是方便。
这一招看上去很简单,却有效果。据了解,在全浮式养殖方面,苍南县还拿到了好几个国家专利。
苍南县丹泼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洪丹泼告诉记者,在收割紫菜时,他们采用了机械化操作,提高了效率,合作社里10来个合作人,今年也会赚个盆满钵满。
农产品产值提高了3亿元
通过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苍南算了一笔账。
通过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的紫菜、四季柚、席草生产规模由实施前的3773公顷增加到实施后的4693公顷,增加920公顷,增幅达到24.38%,其中紫菜养殖面积增加800公顷、席草面积增加117公顷、四季柚面积增加3公顷,蘑菇栽培面积由实施前的400万平方米增加到实施后的426万平方米,增加了26万平方米。项目区的蘑菇、紫菜、四季柚、席草单位面积产量平均增幅为20.63%。到2008年,项目区良种覆盖率从实施前的92.5%提高到97.9%;农产品加工率从实施前的28.3%提高到33.5%;产值从实施前的39260万元提高到69168万元,增加了29908万元,使项目区27.12万人受益。 记者 王永胜 文/摄
相关链接
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是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牵头组织,在全国欠发达县区实施的科技富民惠民专项行动计划工程。我市有6个县的多个产业提升工程被列入计划:平阳的养鸽业(本报10月18日已报道) ;文成的兔饲养;泰顺的三杯香茶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工程;洞头的海洋藻类产业化开发;永嘉的乌牛早示范园区建设及产业化开发;苍南的“蘑菇无公害生产与保鲜、加工技术集成”和该县其他三项特色农业项目——“紫菜自由丝状体育苗、全浮式养殖与精加工技术集成”、“四季柚高效栽培与加工技术集成”、“席草标准化生产与加工技术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