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让生活变得更有保障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9日 来源:温州晚报
 

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苍南县统筹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社会事业从保障基本生存需求向保障全面发展需求转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苍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建立起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起“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四级垃圾处理机制;建立起“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思路,促进教育均衡化。

□周洛嫣

环保

“4”级垃圾处理机制

数字

按照“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四级处置模式,县、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新建村级垃圾临时堆放点240多个、垃圾转运站14个,配备1200多辆各类型垃圾运输车,更新近15万个垃圾桶、箱;全县776个行政村配备2054名村级保洁员,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达100%。此外还启动凤阳生活垃圾太阳能生态处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

从2009年开始,苍南县着力实施“清洁家园”三年行动,全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大革命。围绕“清脏、治乱、拆违”,持续开展沿河、沿山、沿路、沿边、沿海“五沿”卫生死角大整治,累计清理河道500多公里,垃圾死角1300多个,清理垃圾6500多吨;完成藻溪至灵溪公路两侧分散的废旧品回收点等重点区域的规范整治。与此同时,严格落实绿化、硬化、美化、亮化、洁化“五化”的巩固措施,昔日的卫生死角转变成一道道亮丽风景线、景观带。

苍南县一直以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把清洁家园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落实,自上而下建立县、乡镇、办事处、村居四级工作领导机制,并制定出台清扫保洁、日常巡查、举报受理、监督考核和财政投入机制,保障工作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苍南县还在努力加大农房改造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力度,完善城乡垃圾“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运行机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系统,提高城乡垃圾、污水集中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扶持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焚烧发电等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有序发展。到2015年,全县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实施类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十二五”计划投资11.9亿元。包括灵溪污水处理及纳污管道、龙港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一期工程、临港产业基地启动区污水处理厂、苍南第二垃圾发电厂、龙港新美洲垃圾场生态改造工程等项目。争取实施类项目总投资2.3亿元,“十二五”计划投资2.3亿元。包括苍南污泥处理厂、龙港建筑垃圾消纳场等项目。预备探讨类项目总投资0.1亿元,“十二五”计划投资0.1亿元。包括马站城镇排污系统工程项目。

教育

全力促进均衡化发展

数字

目前苍南县拥有省市级重点高中16所,省市级示范中小学30所,市现代化学校6所,市素质教育示范校3所,省市级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10个,省一、二、三级幼儿园69所。

“十二五”期间,苍南教育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较高水平的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优质教育资源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积极谋划更高标准和要求的优质化学校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学校向现代化学校迈进。”这是苍南教育现代化迈开的雄健步伐。“十二五”期间,苍南教育将加快培育和壮大各中心镇教育功能,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快标准化、示范化、现代化学校建设,坚持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教育发展“393”计划工程为载体,推动各地各校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创建之路。进一步推进“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活动,继续以德育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家长特色学校等为载体,建设多元、高雅、积极的校园文化。

“393”计划即统筹推进3年学前教育、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段教育的协调发展。争取到2015年,全县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85%,现代化学校学生覆盖率达到40%,争取实现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适用,教学器材配套齐全,校园环境洁净优美,努力实现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将以对接海西经济发展为平台,以乡镇撤扩并为契机,大力调整校网布局。为了进一步实现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苍南县还特别制定了十大教育工程,其中包括了总投资2.5亿元、占地186.6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的龙港高中迁建工程,总投资1.2亿元、占地86.6亩、总建筑面积2.7567万平方米的苍南民族中学迁建工程,还包括总投资5亿元的新星国际教育园区、新星学校初中部校区建设工程,以及新建苍南县实验小学、苍南火车站小学、新建龙港新区中学和新建龙港新区小学等县城新区学校和龙港新区学校建设工程。

卫生

“6”位一体

数字

目前,苍南县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等4家县级医院,矾山、马站、桥墩、灵溪、宜山、龙港、钱库、金乡等8家中心卫生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监督所、120急救指挥中心、采供血机构各1家,一般乡镇卫生院2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7家,民营医院5家,个体诊所(门诊部、医务室)50家,村卫生室432家。

自2007年启动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以来,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完成了30个卫生院危旧房改造项目,累计建筑总面积31042平方米,彻底改变了乡镇卫生院整体面貌,大大增强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有效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枢纽作用的发挥,使得乡镇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

未来,苍南县将按照“4111”工程(即:办好4家县级医院、抓好一片区一中心卫生院建设、抓好一乡镇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抓好一行政村一村卫生室建设)建设思路。四家县级医院业务收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业务总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按照“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依次搬迁”的思路,以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标准启动了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具体建设规模如下:总建筑面积120028平方米(含地下室18717平方米),总床位1000张(含传染病房60张),总用地200亩(含二期建设用地50亩),项目估算总投资5.6亿元。目前,已完成了临时用水用电、防雷等设施的安装工作,预计10月底将进入现场施工。另外,我县还开工建设了县中医院急诊综合楼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技综合楼,启动了县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计划通过3年~5年的努力,将现有1700张左右的床位规模扩增到2700余张,以有效缓解全县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苍南县致力于建立健全以高水平综合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特色专科医院为补充,以提供“六位一体”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县乡村卫生资源联动配置的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搬迁工程,县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及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提高医疗机构配置标准,构建医疗机构等级、数量、结构合理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符合国家、省标准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和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着力提高中心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标准,并确保70%以上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规范化标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城乡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以推动全面健身为核心,以群众体育为主线,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积极培育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县体育中心、龙港体育馆建设,确保乡镇建有体育站、村(社区)建有健身活动场所,构建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基层公共体育设施网络。积极推进省级体育强乡镇建设步伐,争创省级体育强县。

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分配,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综合考虑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以及全县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统筹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通过城乡结对,对农村欠发达学校进行扶持,推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推动公共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基本建立起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抓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办法,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文体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