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培训就业一条龙”模式实现供需双赢

三年间苍南15000农妇“变身”产业工人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1日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温州10月21日电 (记者 项锐 通讯员 杨德月)参加一次职业培训,四五十岁的农村妇女“摇身一变”即为产业工人。近日,记者从苍南县农民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处获悉,苍南“十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结出硕果,苍南东方职业培训学校推出的“培训就业一条龙”模式,以订单推动培训,三年时间内成功地把15000多名农村妇女“变身”为产业工人。

  “闲得慌”对接“用工荒”

  9月23日下午2点多,龙港镇卢处村的苍南东方学校卢处村来料加工点内,46岁的何秋妹一边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加工无纺布袋,一边和其他女工友家长里短地拉扯。在这个近300平米的工场内,共放置了四十台缝纫机,其他工人和何秋妹一样,以前都是卢处村的无业家庭妇女,年纪都在四五十岁。

  何秋妹说,她以前也是在家里帮忙从事废旧布料褪色工作,这个行业因为污染严重而被淘汰,之后她就没事可干,平时闲得慌。“她们文化水平低,在家里除了做做家务,其它时间也没什么事情可做,没有其他的收入。”卢处村来料加工点负责人卢兴敖介绍,经过短期培训之后,这些农妇都能熟练操作无纺布缝纫机,在不耽误家务的情况下,每月的加工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来料加工,也给村里的其他妇女打开了就业之门。

  “现在苍南一些无纺布企业,接到工期紧的大订单一般都会跟我商量一下。”苍南东方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郑一君对此颇为自豪,像卢处村这样的加工基地,苍南全县共有25个,每个基地约40人,员工总数在1000人左右,庞大的加工能力也吸引了许多企业要求合作。郑一君表示,2008年限塑令之后,龙港很多企业转行进入无纺布加工业,对车工的需求量激增,长期陷入“用工荒”,而同时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妇女却就业无门,东方学校实施的“培训就业一条龙”模式,就是让两种需求进行了有效互补,从而实现双赢。三年来,已经帮助15000多名农妇成功“变身”为产业工人。

   “农培工程”呼唤大基地

  苍南县农民创业培训指导中心主任陆文杰表示,东方学校摸索出的“培训就业一条龙”模式,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落实苍南“十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在苍南污染严重的布角料褪染色行业被淘汰后,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妇女就业工作,同时还解决了无纺布产业蓬勃发展引发的用工荒,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单一的培训,还是难以保证学员结业后的就业问题,郑一君随后成立温州市东立贸易有限公司,直接承接业务获取货源,变被动承接代工为主动生产加工,从而真正实现了“培训与就业一条龙”。同时,东方学校还与仪邦集团合作,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营销员;与宜一集团联手,培养了一批服装车工能手;与“温州老六箱包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合作,输送结业的各类的人才,此外,每年定期输送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培训,提升他们自身创业的能力。

  “事实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自己的大本营总部,很难有更大的突破。”陆文杰认为,完善的培训基地,除了培训总部,还需要配备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同时还要引进更高级的师资力量,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进入实体化运作后,必须要建立一个大型基地,然后才能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国家级的培训基地。而这也正是郑一君的下一个目标:建立高端培训基地,精选培训项目,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科学技能的农村实用型、管理型人才,从而应对新一轮的新农村建设潮流。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