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偏远山区校网撤并后 “陪读大军”扩大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4日 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
<
 

温州网讯 九月的苍南马站镇没有丝毫的热气,满是习习的凉风。小镇清晨的空气也显得格外清爽怡人。天蒙蒙亮,小镇就从静谧中苏醒,陆陆续续有早起的乡民打破宁静。

清晨的马路上,一群人的身影引人注意,那就是骑着三轮车送孩子去上学的乡民们。57岁的谢丙海老人骑着车,一路小心翼翼地载着孙子、孙女去学校。这名老人,来自距马站20多公里、海拔400多米的偏远山区牛乾村,为了孙子、孙女就学,他和老伴放下锄头镰刀,在镇上租了房子,成为“陪读大军”中的一员。

孙辈上学 租房陪读

“从牛乾村搬到镇里已经4年了。”4年前,谢丙海夫妇为了解决其孙子、孙女的就学问题,放弃了在老家牛乾村种田营生的生活,选择下山陪读,租住在马站镇一处农房内。

谢丙海的孙子叫谢尚枫,今年9岁,在马站小学上三年级。老人说:“从小尚枫5岁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搬下来了。后来,孙女谢林慧出生3年后, ‘陪读’的任务也由我们承担。”祖孙四人一年房租费用要4000元,小小的卧室放了3张床。

因特殊的家庭因素,两个小孩由在杭州某超市工作的母亲独立抚养。家里开支不小,谢丙海靠给别人种大棚西红柿,一天挣60块钱,用来改善两个小孩的伙食。

“现在老家牛乾村里的土地都荒废了。”谢丙海有点无奈,但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两个孩子能上学。

牛乾村里下山陪读的人不少,城镇相对高昂的房租和增长的生活费用,常常让这些家庭入不敷出。

同谢丙海老人一样,一年前,牛乾村60岁的郑祖晃老人为了上幼儿园的小孙女来到马站镇陪读。这名村上唯一的赤脚医生平日里靠卖草药和种水稻等为生,一年的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

自从搬到镇里后,郑祖晃几乎没有时间照看家里的农作物,更没有收入。此外,村里有人万一有个头痛脑热的也找不到人咨询,常常要打电话让他速回村里。于是郑祖晃只能每周五带着孙女返回村里,上山挖挖草药,查看下田间地头。一次来回的车费为20元,这样每周来来回回,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周往返 夫妻分居

下山租房陪读,对很多家长来说,寄予的是对孩子明天的希望。

牛乾村村民曾国雅夫妇,除了每周往返,还要忍受夫妻长久分居的生活。曾国雅的女儿曾鸿恩今年6岁,在马站镇上幼儿园大班。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早教,3年前,曾国雅就把孩子送到镇里上幼儿园了。因为孩子太小,曾国雅的妻子于是也跟着到镇里担起陪读任务。

但曾国雅一家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在牛乾村种水稻、番薯等农作物为主。家里有二三十亩地要照看,曾国雅只能自己一个人住在牛乾村上。偶尔有空,他也会下山在镇里小住几天,然后再返回村里,夫妻俩这一分居就是3年。

去年,曾国雅的小儿子也出生了。妻子一人除了要照顾6岁的女儿,还要看护只有11个月大的儿子,生活很不方便。“没有办法,只能辛苦一下老婆了。”曾国雅显得有些无奈。

校网撤并 陪读扩大

为了孩子,不少家长不得不背起行囊,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租房陪读”现象,在牛乾村屡见不鲜。村委会主任周加亭告诉记者,自从2005年该村撤并牛乾村小后,该村学龄儿童不得不到马站镇或临近的云亭乡中心学校就读。记者了解到,牛乾村目前共有80多名学龄儿童,其中有20多名是由爷爷、奶奶专程到镇上租房陪读的。陪读孩子主要集中在学前班和小学。

苍南县教育局马站学区主任金松告诉记者,2001年之前,该镇每个行政村几乎都设有村小,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村村办学”格局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自2001年起,国家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

目前,像牛乾这样的高山区,孩子基本到马站、云亭、沿浦就学。金松说,校网撤并后,学校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教学设备得到更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学习环境,但也给孩子及家长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作为教育部门也在考虑此事,如补贴孩子每周的车费,学校提供免费的住宿等。记者 夏晓腊 见习记者 项智芝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