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一道白蓬岭 两条探富路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2日 来源:温州商报


郑存根的母亲在演示儿子自制的玩具步枪,这也是他唯一的玩具。蒋文广 摄


商报记者 夏晓腊 见习记者 项智芝

在苍南县西南、毗邻福鼎沙埕之地,有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白蓬岭村。村书记郑宗省介绍说,这片青山绿水,白蓬岭村人留恋却不愿留守,现在留在村里的100多人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种植水稻和养山鸡是白蓬岭村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去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仅3000多元,而温州农民的平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1400元。如何让这个穷村走上致富路,成为了村中所有人的心结。

穷山村现状

交通不便 买包盐要走1小时多的山路

41岁的傅士录是村里的报账员,也是留守村里的唯一一名青壮年。由于考虑到孩子就学,他和妻子没有外出打工,平时就靠养鸡、养猪、种水稻及造船打短工谋生。一家人日子过得拮据,却很温馨,但最令他头痛的是每天孩子上学放学那遥远的路途。

傅士录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6点多把孩子送到离该村最近的云亭乡中心学校;下午三四点,又要下山把孩子接回来。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要1个多小时。下雨天则更糟,在长长的机耕路上行走,父子二人经常被泥水溅得全身泥泞。

交通不便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村民郑宗祖指着灶台上做菜的油盐酱醋说,为买这些东西,他要走1个小时的山路。因为到镇里没有直达车,村民宁愿选择走几公里的路直接去福建沙埕镇采购生活用品。

居住简陋 一家人住着20平米的简易棚

绕行了一段沙石铺的机耕路后,一间类似简易棚的小屋子映入眼帘,这是养鸡农户白迪发的家。这个20平方米的小屋内挤着两张小床,旁边堆满了杂物,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在这个简易棚里,白迪发一家已经生活了五年。

桑美台风摧毁了白迪发的家,他没有经济能力再盖一座新房子,所以现在全家只能窝在这个简易棚内,夏天雨水多时,经常会漏水,冬天则经常漏风。

白迪发说,自己有两个孩子,现在都大学毕业了,在温州市区工作,有时过年过节回来,只能挤在这两张小床上。

看病很难 整个村庄没有一个便民的卫生室

在村民郑宗祖的眼里,村里最不方便的还是没有卫生室。

因为交通不便,最怕有人生病。郑宗祖说,一旦得急病,只能打电话叫镇里的私人面包车上山来,把病人送下去。包车费用一次20元,对于原本就没有多少收入的村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如今,村民只能自备些常用药,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用来应急。由于没有村卫生室,有些村民也不知道药是否过期,能不能吃,完全没有医生的指导。

生活拮据 孩子只有过年时才有新衣服穿

47岁的郑宗好是村里的养鸭专业户,今年,夫妇二人养了100多只鸭子,但年收入还不足5000元。他们要供养两个上高中的孩子,家里经常入不敷出。

走进郑宗好的家,家里最显眼的电器是一台17寸的老式电视机和一台小风扇。郑宗好说,这部电视机还是哥哥送给家里的儿子看的。说起儿子,郑宗好的妻子林如凤眼里满是怜爱和愧疚,“儿子郑存根,今年14岁,很好学,在马站镇上高中,成绩在班里排三四名。”林如凤说,孩子虽不大,但很体谅大人的辛苦。儿子身上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别人送的,只有过年时才会偶尔给他买一套新衣服穿。这就能让孩子开心个把月了。

林如凤说,自己和丈夫也很多年没买新衣服了,穿的都是兄弟姐妹送的衣服。

致富路在何方

土地流转: “冻土”变“热土”

穷则思变,去年下半年,村两委将该村零散或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村书记郑宗省与70多户农户签订协议,承包下400亩土地,投入70多万元资金建起油茶基地。

据了解,首期400亩的油茶基地今年1月份已经种下树苗。山坡上,远远可以看到一大片绿绿的小树苗。郑宗省指着一片油茶苗说:“4年后,这些小树苗就会结出油茶籽。油茶籽榨出的茶油色清味香,不含胆固醇,是天然绿色食品。油茶籽榨油后,预计一亩地的纯收入为5000元左右,届时农民就可得到30%的回报。”

土地流转,农户不仅得到了分红,而且他们也变成了产业工人。郑宗水就是其中一名,50多岁的郑宗水原来闲在家中,一听说建立油茶基地后,他就主动拿出自家的3亩闲置地,并成为该油茶基地的维护工人,一天工资80元。郑宗省说,最忙时,该基地要招40多名农民来当帮工,可以解决该村40多名村民的就业。

对于白蓬岭村油茶开发的未来,郑宗省更是信心满满:“接下来,还要搞600亩,希望白蓬岭村能成为油茶生产基地和油茶农业观光园,也希望通过油茶基地把村民带上致富路。”

农房改造: 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村里正在搞农房集聚改造,记者从白蓬岭村所属的云亭办事处了解到,目前农房改造初步选址在马站镇凤尾山旁。按照设计规划,这里会建一批11层楼高的电梯房。这几天来,白蓬岭村两委挨家挨户地走访,对这些农户进行摸底,采取自愿原则,签订搬迁意向书。

村民们再也不用挤在又低又暗的落地房、茅草房里了。更重要的是,村民们普遍反映的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专家建议

白蓬岭村的这两条致富路,都是很好的尝试。首先,农房集聚改造可以改变他们现有的居住条件,让他们享受城市现代化成果;其次,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在土地上收取租金及分红等,这样就能保证农民的经济来源;再次,通过土地流转集聚,可以有效遏制当前耕地抛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像白蓬岭村,来年在油茶收成后,还可发展油茶深加工或农业观光园等,这样就能拉长油茶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使现代农业真正形成“种、养、加”和“产、供、销”一条龙格局。

郑少华(温州市农办农村改革处处长)

 

村名:白蓬岭村

所属乡镇:苍南县马站镇

地理位置:苍南县西南、接近福鼎沙埕

人口:800多人,常住人口100多人

民族:汉

语言:闽南语

特产: 大麻鸡

行车路线:甬台温高速观美口下,经新78省道到达马站,在马站经马沙路到达云亭办事处,再走一段山路到达白蓬岭村。

历史人文:白蓬岭原名白鹏鸟,一百多年前此地森林密布、野兽出没,经常有白鹏鸟栖息在岭上故名白鹏鸟。几经变迁后,因昔日遍地盛开洁白的野蓬蒿花而更名为白蓬岭,并沿用至今。白蓬岭是白家祖居地,白氏祖先原籍河南人氏,做官被灭九族,幸存者逃到浙江平阳腾蛟隐居,后迁居平阳鳌江,一百多年前移居苍南马站镇白蓬岭村。留下祖训:子孙后辈永不为官,以农耕经商谋生。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