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县“四大质量”牵头部门作表态发言
县发改局:
一、抓好规划编制。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把“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建设浙南闽东北省际贸易中心”作为“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抓紧编制《苍南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深化细化物流业发展思路;同时,督促完成我县工业发展、教育、文化、科技、交通、旅游等“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
二、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十二五”期间质量强县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以灵溪市场群、龙港现代物流区、玉苍山-渔寮生态旅游区、核心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为载体,谋划推进一批关联度高的服务业项目。全力抓好“十二五”期间50个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督促加快推进县汽车贸易园、县家电市场、县化工市场、灵溪龙港物流基地和旅游综合体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努力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完善服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服务业标准试点示范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着重加强服务业企业品牌建设。制定我县服务业质量改进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同时,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引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科技研发、创意设计、职业经理人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提高我县服务业质量管理、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
四、完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苍南县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和总部经济,创新旅游投资融资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形成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制,为推进服务业质量改进工作,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提供政策保障。同时,深化细化我县服务业质量工作,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各年度我县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及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完成服务业质量年度目标任务。
县质监局:
一、服务转型发展,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全面开展县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卓越绩效的管理模式,健全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充分运用质量分析结果,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二是抓好名牌培育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市县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活动,深化实施十大行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梯度推进省、市、县三级区域名牌培育工作,提高我县产业集群的“品牌生产力”,力争“十二五”期间我县在名牌产品数量和层次上实现新的突破,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三是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继续加快标准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采标率达到85%以上。进一步加大推广实施联盟标准的力度。四是加快推进质量信用建设。制订质量信用评价指标,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督促各类企业严格守法经营,做到诚信自律。
二、实施科学监管,着力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我县基层质监所(分局)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区域监管运行机制,落实区域监管责任,着力形成以基层站所为基础、质监“三员”为网络、监管责任为纽带、制度规则为保障的质量安全区域监管格局。围绕维护民生利益,突出食品、特种设备、3C认证产品、许可证产品等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产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许可证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行为,确保全县不出现新的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问题。
三、构筑检测平台,着力提升质量技术支撑水平
按照“十二五”技术机构事业发展规划,建成与苍南国字号基地相适应的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启动省印刷中心基建项目,并做好国家印刷中心筹建前期工作,使印刷包装产品检测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筹建省级卤制品检测中心使卤肉制品检测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积极开展技术机构“千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突出开放实验室和技术专家入企服务两个重点,为促进我县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检验检测、标准信息、人员培训以及技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
县环保局:
一、突出环境质量重点,全力整治环境问题。一是整治区域性环境问题。突出抓好江南、塘河、马站流域等河网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深化河网沿线工业企业污染整治,逐步实现劣五类水站位占比下降,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上升的目标。深入开展清洁空气行动,逐步推进再生纺织、不干胶行业、餐饮业油烟、建筑扬尘等污染治理工作,查禁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和工业垃圾焚烧行为,确保城镇大气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强化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噪声的综合防治,治理噪声扰民,拓展噪声达标区。二是整治城乡环境问题。重点推进清洁家园行动,落实“五沿五化”要求,不断巩固和提升卫生死角清理成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太阳能生态处理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城镇垃圾不落地,农村垃圾不出村;年内完成50个示范村,135个合格村的创建工作,3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其配套管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二、突出机制完善,努力减少污染排放。一是削减存量。督促龙港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确保10月底前通水运行;县城河滨污水处理厂年内2.2公里管网进度,全面启动工业企业“纳管达标、排放提标”专项治理行动。二是控制增量。严把环保审批关,严控新上“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行业)和产能过剩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强全县88家规模以上非电企业煤耗量的监控,特别是强化规上企业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进一步减少废气排放。三是完善机制。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和总量控制制度,深化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和绿色信贷制度。
三、突出夯实基础,着力保障县域环境安全。对违法排污行为做到“零容忍”,重点抓好电镀、电雕等涉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监管和整改工作,规范废水收集、治理和污泥处置。继续开展“打击非法窝点、遏制污染转移”等打非专项行动,严防褪色、废塑料洗涤、“十五小”污染反弹。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巡查、核与辐射等专项执法检查。
四、突出注重实效,合力提升生态县建设质量。以“绿色苍南、美丽家园”为目标,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全力治理农村“脏、乱、差”现状。今年,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市级生态乡镇以及30个县级以上生态村的创建任务,确保十二五期间,我县生态镇达80%,达到省级生态县标准。
县规划局:
一、高起点规划。始终坚持高起点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凸显苍南区位优势,先后完成了甬台温高速复线、灵海公路、灵龙公路、灵麻公路、104西过镜公路、南环快速路的立体道路交通规划;发挥苍南人文优势,编制了《灵溪镇市场群控制性详细规划》、《灵溪镇汽车贸易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县城两江一湖景观规划、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了《灵溪镇江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苍南县城旧城改造、新区东扩城市设计规划,基本完成了县城给排水、燃气、消防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成立了规划编审中心,借助中规院的智力支持,实行了重点规划联合评审制,为质量强县起着引领作用。
二、高标准建设。一是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灵溪镇市政道路网工程建设14.3公里、县城新区市政道路网工程建设14.7公里、工业园区道路网建设26.8公里、龙港市政道路网新建、改建及延伸工程约65公里、临港产业启动区市政道路配套工程约40公里、金乡镇市政道路网工程约15公里、其他城镇市政道路建设约80公里。完成龙港镇、金乡镇、宜山镇、矾山镇水厂扩建工程,建成县城第三水厂。建成河滨污水处理厂(30吨/日)和龙港污水处理厂(50吨/日)污泥处置工程。建成第二生活垃圾处置工程和县城日处理垃圾80吨垃圾中转站一座,建设龙港垃圾中转站两座;扩建钱库垃圾中转站一座;争取开工建设总库容200万立方米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座。迁建灵溪兴田储配站,扩建灵溪天然气气化站工程,建设龙港天然气气化站一座,扩建龙达储配站至4000立方米。二是加快绿化工程建设。计划完成县城新区“两江一湖”景观绿化带建设、儿童公园建设;完成工业园区湿地公园、肖江塘河河滨公园绿化带建设;建成灵溪镇渡龙山公园、雁山公园,龙港凤阳公园、商业中心广场、中央公园;建成金乡镇河心公园,完成狮山公园改造工程。三是努力打造一批优质精品建筑和城市地标工程,确保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工程合格率达100%,争创建筑工程省优质工程“钱江杯”1个,温州优质工程“瓯江杯”3个。
三、高效能管理。一要开展为期三个月质量安全专项执法大检查,加强对重大民生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二要深入开展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活动,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加强县外驻苍建筑企业的管理,开展建筑市场清出制度的研究,加强招投标监管队伍建设。三要转变监督方式,把信用评价标准、转变监督方式、落实企业责任三者合一,引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加强监理工作质量的管理,打击恶意竞争、随意压价行为,解决总监理工程师不到位问题,落实监理安全责任。四要认真整顿和规范检测市场秩序,进一步落实检测责任,推进检测信息化建设,完善检测机构监管机制,加强检测信用管理。五要积极创新,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引进和研发,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