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凝聚力量 希望点亮未来——纪念希望工程在苍南20周年
希望工程“百名贫困学子圆百个心愿”活动
新安希望小学(新貌)
新安希望小学(旧貌)
浙江省首家“关爱农村留守少年基地”授牌
希望工程情系寒门学子圆梦行动
希望工程爱心之旅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救助中国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而开展的一项活动。1992年8月,共青团苍南县委员会成立了苍南县希望工程实施办公室,标志着希望工程在苍南开始实施。从此,这项传递爱心、播撒希望的共青团民生工程,为苍南大地许多贫困学子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希望工程”自1992年在苍南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支持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目前,全县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达1500万元,资助大中小学生14100多名、招收高中希望生364名,援建希望小学14所,培训希望小学教师35人,建立留守少年(儿童)基地4家,招募代理家长100名。同时,为14所希望小学配备了希望书库18个,梦想操场5个,为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希望工程也极大促进了扶贫帮困、奉献爱心这一公益理念的传播和普及,成为我县最大规模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助学品牌。
步履匆匆又一年,满目希望满目春。回首希望工程在苍南实施的历程,我们欣喜地发现,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蹒跚学步的孩童,从党政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私营业主到海外友人,参与这项爱心公益事业的精神,让人无限感慨,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希望工程”日益深入人心,并化作苍南社会各界的共同行动。
播种希望
“希望工程”的深层价值,在于通过捐资助学,培育奉献精神,倡导时代风尚,唤起重教意识,它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作用和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救助工作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希望工程”的最大预期成就,就是将来不再需要“希望工程”,如今这种理想虽已晨曦初现,但还远未实现。
希望小学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苍南大地播撒,让挣扎在辍学边缘的孩子们有了读书的机会,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多年来,团县委、县希望办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上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关心重视下,在海内外同胞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走出了一条“内联外引、内外结合”的道路,取得较好的成效。共募集资金210万元援建了赤溪圣雄、藻溪邦贵、腾垟圣雄、新安瑞教、五凤圣雄、沿浦云亭、莒溪圣雄、莒溪黄畲、观美新城、观美陈时均、中墩南龙、桥墩圣雄、渔寮宝健、县聋哑学校等14所希望小学。通过改造希望小学主体大楼、运动场地,配置内部教学设备等方式,促进和加快了山区农村小学的建设和发展。团县委、县希望办于2000年在全市率先推出了苍南希望工程的又一大品牌工作——高中希望生招收。坚持“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接收学校,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招收希望生。免收希望生捐助费、学杂费、代管费、住宿费,希望生享有在校生活补贴,成绩优秀者还能享受学校奖学金。浙江日报、温州日报、温州时报、团内有关报刊等新闻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该工作共有12所学校参与,共招收希望生364名。
传递希望
“希望工程”捐助者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一篇爱的乐章。“希望工程”的受助者,他们所获得的学习和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他们的反哺,以及传递爱心和美德的社会责任感尤为珍贵,升华的是一种含有爱心回报、更富文明馨香的社会新风。
希望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希望工程的良好氛围。兄弟发达县(市、区)团组织送来了支持,团县委和龙湾团区委共同发起建立了“龙湾·苍南山海协作爱心助学金”,资助苍南县省级重点挂钩扶贫乡镇的100名贫困中小学生。全县各级团队组织按照“百家团(队)组织结队百名贫困家庭学子”活动安排,结对资助了35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全县副局以上干部积极参与“一助一”帮扶活动,累计共有623名副局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学生623人。温州新星学校成立助学基金,20对学生家庭和贫困学生加入了“一助一”结对平台。意大利罗马华侨华人妇女会助学金,资助中小学生100名。温州旅欧旅美华侨与贫困生结对子,资助24名贫困生完成所有学业并可安排就业或出国求学。同时,团县委、县青年企业家协会于2011年组建了“传递爱心,共建和谐”千万爱心银行。筹建“浙江省希望工程·兆情爱心基金”(总额为1000万元,分十年实施,每年100万元),每年计划资助贫困生600名以上。开展了“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希望工程情系寒门学子圆梦行动”、“移动学子情”、“王振滔爱心接力助学”等多项希望工程品牌活动。万涓成水,汇成希望工程的澎湃热潮,携手并肩为苍南贫困学子点亮了希望的明灯。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与希望工程有关的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交织着爱心,一条越来越长、越来越大、永恒不断的爱心链正在形成。
点燃希望
中华民族一直有着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捐资助学的传统美德,而“希望工程”的实施更为弘扬这种美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多年来,“希望工程”不仅成为了苍南共青团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成为了苍南县的一大“名牌民生工程”。
管理是希望工程的生命。为保证每份爱心都能开花结果,团县委、县希望办严格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要求,始终保持临深履薄的清醒头脑,花好每一分钱,并对每一位资助者负责。完善制度。制定和完善了《苍南县希望工程办公室结对救助工作规则》等的一系列管理规则,并以此为依据,规范开展苍南希望工程工作。健全档案。做好贫困优秀学生登记造册工作,进一步掌握了全县贫困优秀学生的动态。同时,认真做好希望生的后继跟踪和管理工作,真正做到“跟踪培养”。做好“媒人”。对失学儿童的捐助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希望办受理捐款并安排结对资助的做法,引导、帮助资助人通过学校直接予以资助,希望办做好为捐款人提供受助学生名单,捐款人直接与学校联系,自行确定资助金额和受助学生,共青团系统做好备案。在援建希望小学的工作项目上,按照浙江省青基会的要求,资金划拨严格执行“三步走”制度,切实做好监督和管理。
希望工程在苍南的二十年,14100多名贫困大中小学生迈出了求学的第一步,走进了崭新的校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这些播撒希望的校园里,走出了名牌高校的高材生,也走出了一批企业高级管理者、乡村教师、青年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种养能手。
希望工程在苍南的二十年,希望工程从救助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失学少年开始起步,到目前其资助的对象已经由小学生(包括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扩展到农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学生和大学生。
希望工程在苍南的二十年,关心贫困儿童未来的人们一直在不懈地行动,一笔笔捐款犹如雪中送炭,照亮了失学儿童的前程,温暖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希望工程在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同时,也教育他们长大后对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希望工程在苍南的二十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稍纵即逝的一瞬,而对我县的希望工程来说,却是从蹒跚起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希望工程,它播种的是希望,构筑的是未来,投入的是热情,收获的是发展与进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全县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各级希望工程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苍南希望工程事业必将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正值纪念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共青团苍南县委、苍南县希望工程实施办公室向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支持希望工程事业的各级领导及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积极参与希望工程的爱心人士和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希望工程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共青团苍南县委员会 苍南县希望工程实施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