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说——战争年代的那些事儿(二)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这活棺材连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将军在狱中写下的这首《囚歌》就是中国军人的精神写照!100年前,辛亥革命;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此后,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神州大地和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战争,家国情仇,煌煌史诗。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血的洗礼?作为和平时期的我们,显然无法想象。值此“八一”建军84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经历过各个战争阶段的六位普通老兵,分两期刊出,他们的故事无疑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缩影。
记者 叶晔/文 李士明/摄

卢兴茂——“上了战场,就该往前冲!”
档案
人物:卢兴茂
经历:解放战争
年龄:88岁
现状:退休,住矾山镇珍珠巷
“打仗我们不怕,怕有什么用?都上了战场了,就该往前冲!那时候在山东,我们都跟着大部队走,白天走,黑夜也走,特别是下雨天,一路都是泥泞,很难走,那部队啊,跟潮水差不多,走到哪打到哪,几个月下来,死了很多人。”卢兴茂老人有点耳背,听话很吃力,但是说的话条理清晰,他说起自己的经历刹都刹不住。
老人说到了在山东打国民党的战斗经历。“那是一场接着一场的战斗,没完没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打了多久,就知道拿着轻机枪不停地扫射,哦,我们的战友也牺牲了很多。”
老人说,最让他难忘的还是解放仙居县城的时候。1949年,卢兴茂随大部队解放了杭州,后来又转战台州,参加了解放仙居,腿部受了重伤,“攻打仙居县城的时候,我们把两把楼梯接起来,往城头上爬,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进了仙居,可是入城的时候,我的大腿根部被机枪打中了,只跑了两三步,就跑不动了,当时是夜晚,又下着大雨,没办法,只好等天亮,我流了很多血,人都晕厥过去好几回,好在天总算亮了,我被战友送到了卫生院接受治疗。”
老人接下说:“一个星期后,我们政委来看我,他说,我腿上的子弹还没有取出来,不行,会残废的,一定要尽快手术,可是当时没麻醉药啊,怎么办?后来是四个战友按住了我的手脚,硬是把大腿剜了一个碗大的坑,取出了子弹。”
战争是残酷的,相信有过卢兴茂老人这样经历的肯定不少,那时候,对,那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卢兴茂老人还告诉记者,他是1938年入党的,入党介绍人是朱善醉烈士,他当时在矾山石宫小学任教,任石宫支部书记,入党后他跟随朱善醉组织的矾山青年抗日救亡团,开展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由于种种原因,他于1948年再次入党,是当时连部的徐指导员作的入党介绍人。说起两次入党,老人热泪盈眶。

章昌柔——“战争不结束,坚决不回国!”
档案
姓名:章昌柔
经历:抗美援朝
年龄:82岁
现状:1995年入住县光荣院
“在朝鲜的战场上,最让我和战友们痛心的是美军把当地的孩子抛上空中,然后用刺刀串刺!那时候,战士们只是一个想法,朝鲜战争不结束,就坚决不回国!”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章昌柔说起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忍不住老泪纵横。
章昌柔是我县藻溪镇丁岙村人,1949年春参加了解放军,随且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1950年冬,他响应国家号召,跨过鸭绿江,第一批进入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直到1953年战争结束,才返回祖国。
“我全程参加了抗美援朝,见过了太多血腥,美帝国主义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其时,章昌柔是27军81师242团3营12连的一名上士班长。
采访中,记者知道老人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斗,就缠着他一定要说一说战斗的经过,毕竟,历史文字和影视作品带来的感官冲击,远远不如战争本身。
“那不仅仅是一次战斗,后来还发展成为战役。”章昌柔神色严峻地说了下去,“其实像我们这些战士并不了解战斗和战役的区别,我只记得那时候,美军已经冲到了山上,阵地上还围起了铁丝网,头上都是美军的飞机,但我们必须要往上面冲杀,因为我是班长,就提着冲锋枪带头往上冲,对了,那时候我们还是负重冲锋的,大概是五十斤左右吧……我不停地射击,射得枪管都烫得不行,我要等枪管冷却下来才能射击,没办法,只好提着枪继续冲。”
老人说起了自己带的那个班,一共12人,在朝鲜的三年里,他们班只牺牲了一个战友,也算是一个奇迹了。老人还说起他们团里有一个排,由于天气太冷,又没有东西吃,都活活冻死了。老人说得唏嘘:“他们冻死的时候,大都站着,身体冻成了冰柱子。”最后,老人说起了自己左腿受伤的经过,那是他奉命去炸一座桥的时候,被美军的机枪射中的。后来,他被国家定为三等乙级革命伤残军人。
现在,已经82高龄的章昌柔老人在县光荣院安享晚年,老人没有子女,由其弟过继了一个孩子给他。老人说,几天前,他的侄儿,也就是他的养子才刚刚过来看望他,还带来了八宝粥西瓜等食品,让老人十分开心。

温作市——“我这次要立个三等功回来!”
档案
姓名:温作市
经历:第三、四、七、八次亚丁湾护航
年龄:26岁
现状:东海舰队海军某部,现役
日前,记者辗转联系到温作市的父亲温兴欣,他说,儿子温作市曾经参加过第三、第四批联合护航,后来又参加了第七批、第八批护航,目前第八批亚丁湾护航编队已经完满完成护航任务,正在返航中,不日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说起自己的儿子,家住马站镇的温兴欣充满了骄傲,他说:“作市是个农村孩子,当兵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他肯进步,通过自学,现在已经拿到了大专学历。”温作市是2003年12月入伍的,走的时候父母很是舍不得,这毕竟是孩子的第一次出远门,他们实在放心不下,但是现在,他们放心了,除了思念,更多的是自豪。“他都能够到国外护航去了,并且还是多次去护航,说明部队信任他,说明他是个可用之材,希望他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工作,为祖国争光!”是啊,孩子长大了,父亲的心自然放下了。温兴欣告诉记者,温作市出航之前曾经说过,看到战友立了功,他打心眼里羡慕。于是,在临行前,他给父亲敬了一个军礼,并撂下一句豪言壮语:“爸,我这一次一定要立个三等功回来。”温兴欣笑着说:“这立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孩子有这个进步的心,作为父亲,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温作市目前是东海舰队海军某部二级士官,也算一个老兵了,作为现代军队普通的一员,我们无从知道他在部队的点点滴滴,但我们通过其父的描述,对他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是个渴望进步、充满热情的现代军人。他以及他的战友们,虽然没有经过轰轰烈烈的战争洗礼,但作为一名军人,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抱负、自己的理想,允许我们向他敬礼! 向共和国的士兵敬礼!
- 相关阅读:
- 老兵说——战争年代的那些事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