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科教文体  -> 正文科教文体

2011年温州“红色感动人物”苍南先进人物——陈定模

“红色感动人物”苍南先进人物系列报道(三)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陈定模1939年2月出生于钱库镇陈家堡村一农民家庭,1980年任钱库区委书记兼区长,1984年6月到龙港。在龙港,他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在全国率先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和进行土地有偿使用的实践,创造性地发动群众造城,在一片荒滩上亲手缔造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1984年3月,县委、县政府要求龙港周边的金乡、钱库、宜山三个区为加快龙港发展献计献策。陈定模提出由每个区在龙港镇建一条街,发动先富起来的农民到龙港投资落户。这个点子得到了县委、县政府支持,陈回去后即召开全区专业户、个体户大会,有900余“两户”报名到龙港投资落户,但因户籍、就业、教育等相关配套政策未能落实,这900余户无法到龙港落户。

陈定模觉得万不可失信于民,决心借撤区扩镇之机申请到龙港任职,但在5月30日他获知县委已决定调他到县城乡建设指挥部任主任,并将在次日上午10点宣布。闻此消息,他陷于左右为难之中,这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思考再三,最后他拿定主意还是要去龙港一搏。次日清晨5点多天才蒙蒙亮,他就请缨龙港敲开了县长刘晓骅的家门,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不要钱,但要给我权……这样,原定10点的会议延到11点钟,县委在5月31日上午召开了临时常委会改变了部分干部的任免决定,陈定模被任命为龙港镇委书记。

当时,一片荒滩的龙港镇才6000多人口,比一个乡还小,镇里只有一架电话机还要转接,甚至连一家理发店也没有。而他原来的钱库区拥有9个乡、141个村,17万人口。此时陈定模手中没钱又没人,最后他向河底高村借三千元钱、与其他8位干部一起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建设大进军。

他马上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建设龙港靠什么”问题的大调查、大讨论。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和争论终于形成共识:龙港建设最需要的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人是决定的因素。

人从哪里来?面对旧体制下户籍、口粮、身份等重重政策限制,陈定模以中央(84)一号文件中“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这段话为政策依据,在县委支持下于6月发文: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自理口粮迁户口进龙港镇。这是当时全国第一个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胆创举。

钱从哪里来?陈定模提出了“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通过政策的变通在土地出让时征收公共设施费来解决。在龙港建镇的过程中,陈定模创造性地进行了土地有偿使用的实践。

1984年7月14日,《浙南日报》头版刊出了《龙港镇也来个对外开放》的新闻,报道龙港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他们组织了40余人的“宣传队”,带着龙港镇的规划图到附近区、镇宣传,强大的“龙港旋风”席卷了平、苍两县,并影响到文成、泰顺、瑞安等县、市,一时间市井皆言:“龙港在地图上找不到,群众都知道。”

荒凉了几千年的龙港涂滩沸腾了,镇政府“二户一体”进城办天天集市似的挤满了人。农民们用粗糙的手指在镇会议室的“龙港规划图”上指指划划筹划自己的新梦想,大幅的规划图换了一张又一张。镇干部则像医师看门诊似地接待一批又一批前来解疑释惑的农民,留声机似地一次又一次回答相同的问题……

人们争着把一捆一捆的钱送过来,到原定截止的12月31日,人们仍排着长龙争着缴款,镇政府只得将缴款时间延迟到1985年元月1日凌晨,最后共收取公共设施费近千万元——龙港镇一夜之间搬来了一个“建设银行”。 陈定模笑了,陈定模有资金了,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城运动。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