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镇《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回顾“十一五”
花红果硕 振奋人心
2007年以来,灵溪镇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抓建设,加快步伐谋转型,持之以恒惠民生,基本完成届初制定的目标任务。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8.28亿元,年均增长18.1%;财政总收入9.19亿元,年均增长25%;工业总产值127.76亿元,年均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29亿元,年均增长18.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8亿元,年均增长15.7%;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比2006年下降27.9%。
近五年来,灵溪镇注重转型升级,综合实力实现新提高;注重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注重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实现新进展;注重效能提升,自身建设实现新加强。
2007年以来,灵溪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7.6∶46.6∶45.8调整为4.6∶43.9∶51.5;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26亿元,年均增长12.6%;2010年新增超亿元企业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实现市场成交额164.8亿元,年均增长24.8%;2010年来,存贷款余额分别是2006年来的2.36倍、2.99倍;累计完成外贸出口1.767亿美元,年均增长14%;引进外资项目11个,我县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项目阿里山农庄成功落户浦亭,并开工建设。同时城市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完成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镇域面积从86.5平方公里扩大到170.9平方公里。每年均提出为民办十件实事,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20元,分别年均增长8.2%、11.7%。此外,该镇还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5件,办结率达100%。
挺进“十二五”
众志成城 开创未来
今后五年,是灵溪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跨越赶超、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行政区划调整后,灵溪的城市发展空间得到大幅拓展,同时随着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和温州大都市副中心建设的全面开启,灵溪作为县域核心和浙闽省际贸易重镇,全面融入“双海双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独特优势必将进一步显现,报告提出,务必要把握形势变化,抢抓历史机遇,奋发有为,实干快上,再创灵溪辉煌。
根据灵溪镇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灵溪镇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目标,以全面参与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建设为契机,围绕温州大都市副中心战略定位,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聚力打造投资驱动活力区、经济转型引领区、城乡统筹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生幸福和谐区,努力把灵溪建设成为浙南闽东北区域宜居宜商核心城市,全面建设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达到157亿元,财政总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50%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6%以上,达到27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5%以上,达到89.7亿元;市场成交额年均递增16%以上,达到3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4%以上,达到1987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口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内。
聚力打造投资驱动活力区。要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灵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着力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促进投资结构朝着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环境效益兼顾的方向优化调整。立足城市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大项目包装和宣传力度,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紧抓江南新区开发、老城改造、环城北路市场群集聚、工业功能区建设、交通路网完善等主平台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改善大环境、促进大发展。大力推进江南新区开发,完成主干道建设,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大力推进老城改造,完成2-3个区块改造。大力推进环城北路市场群集聚,建成汽车贸易城等3个市场,启动建设中国矿山井巷机械设备专业市场。大力推进工业功能区建设,灵江工业功能区基本成型,完成坝头工业功能区和沪山卤制品园区建设。大力推进交通路网建设,以构筑外畅内通的交通体系为目标,着力打造以县城为端点的交通主干道和以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快速交通网,完成104国道改线,建成观美至渡龙快速通道、灵麻公路灵溪段、灵海公路灵溪段、灵溪至龙沙公路灵溪段、灵龙快速通道等工程,打通城中北路等断头路,进一步推进城区道路改造。大力支持县城新区、苍南工业园区和温福铁路苍南段指挥部项目建设,共同推进灵溪发展。
聚力打造经济转型引领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为依托,聚焦产业优势领域和重点区域,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努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抓手,着力发展规模化、品牌化的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园或基地7个、设施蔬菜10000亩,新增农业特色品牌7个,加快观美席草、渎浦西红柿等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企业规模化、集群化,支持天信科技园建设,力争培育上市企业3家、超30亿元企业2家。引导塑编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节能技改,大力实施“腾笼引凤”战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推动食品行业品牌化、绿色化,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新增省级和国家级品牌10个以上,规上产值比重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比重达到15%。积极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大卖场、大企业,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活力,力争形成2-3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市场,电子商务销售比例超过30%。大力培育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成观美物流基地一期。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石聚堂景区、阿里山农庄、金麟湾国际休闲运动中心和玉苍山登山步道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灵溪交通、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齐全的优势,加强旅游合作,主动对接滨海—玉苍山风景区和泰顺国际影视城等旅游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
聚力打造城乡统筹先行区。围绕温州大都市副中心战略定位,按照“提升中心、延伸南北、拓展东西”的发展思路,以统筹城乡改革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大力促进城市转型。
聚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以低碳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城更绿”为目标,结合产业和环境特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文明示范城。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创成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县城,新增市级以上文明单位10个。
聚力打造民生幸福和谐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幸福指数每年都有新提高。继续开展惠民实事工程。
紧盯下半年
立足当前 狠抓落实
根据灵溪镇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镇十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和原观美镇、凤池乡、浦亭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1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调整为:实现生产总值90亿元,增长15%;工业总产值149亿元,增长17%;市场成交额191.2亿元,增长16%;农业总产值5.63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10.66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11764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5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
按照打造效率型、责任型、服务型、廉洁型、学习型的“五型”政府机关要求,围绕“五区”发展战略,结合市、县有关绩效考核任务和“五倒逼、五深化”工作要求,灵溪镇下半年将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突出跨越发展,着力推动综合实力进位争先。要牢牢把握投资驱动这一主攻方向,狠抓项目推进、要素保障和环境整治,着力推进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发展。该镇将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狠抓要素破解难题,狠抓建设环境保障。
要坚持不懈抓好镇十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34件惠民实事及重点项目建设,主动衔接原观美镇、凤池乡、浦亭乡为民实事项目。要积极申报重点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努力争得更多更大的支持。加强“转而未供”土地清理,清理率要达到90%,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要全面开展“拔钉清障、打黑除恶”集中大行动,依法依规清理一批漫天要价、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拆迁“钉子户”,依法打击一批典型的“村霸”、“地霸”,从严惩治阻挠、破坏工程建设的违法行为,切实净化投资建设环境。
突出转型发展,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农业做高、工业做强、商贸做活”的产业转型方向,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力争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要加快发展对台经贸合作,充分利用语言相通、人文相近等有利条件,先行先试,全面对接海西经济区,积极打造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先行区,重点引进台湾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先进服务业,依托台湾先进技术和管理改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对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完成阿里山农庄农业项目建设,努力引进1—2个台资项目。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
要做强做精现代工业,以节能减排为导向,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工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服务化转型,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着力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6亿元。
要做优做活现代服务业,以环城北路市场群集聚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浙南闽东北区域商都辐射力。
突出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要以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抓手,围绕“1650”战略,先行先试,着力推动新城、旧城与老城互动融合,促进城区和农村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城市集聚承载能力。要高质量规划建设城市,以温州大都市副中心建设为统领,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镇村1+X布局规划,高站位、宽视野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要高效率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城乡统筹改革发展,以农房集聚改造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非农化,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社会转型,以社会转型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现代化。
突出绿色发展,着力提高环境承载能力。要牢固树立生态是资源、生态是品牌、生态是民生的理念,齐心协力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
突出民本发展,着力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指数。要把握民生需求新变化,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力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指数。要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切实提升民生保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升“四力”
建设人民 满意政府
灵溪发展需要转型,唯有转型才能发展。在经济、社会、政府三大转型中,经济转型是最终目的,社会转型是手段,根源在于政府转型。《报告》指出,必须切实加快政府转型,不断提升政府创造力、执行力、公信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解放思想促转型。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坚持从政府自身抓起,从亟需解决的思想问题抓起,扎实深入地推进思想解放。大力发扬灵溪人敢想、敢干、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推进农房集聚改造等重点工作新方式、新方法。积极整合农村社区服务资源,探索行政管理下放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切实方便群众办事,提升行政效能。
合力攻坚促转型。要以志在必得的士气,破釜沉舟的决心,分秒必争的干劲,全力以赴推进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要大力倡扬“争分夺秒抓紧每一刻,脚踏实地干好每一天,亲历亲为做好每一事,勇争一流成就每一年”的务实精神,大力倡导敢于负责、严谨细致、勇挑重担的优良政风,大力营造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浓厚氛围。
廉洁高效促转型。坚决执行镇委的决策部署,依法接受镇人大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愿景令人向往。灵溪镇政府将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务实创新,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温州大都市副中心和浙南闽东北区域宜居宜商核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