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苍南》将陪伴我的终生
陈文涛
《今日苍南》1000期了。值此之际,我作为它的忠诚读者,对《今日苍南》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衷心祝愿它今后越办越好。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我在桥墩中学担任报刊发行员时,就对它的前身《苍南时报》特别钟爱,并在各班级组织开展读报用报活动。每逢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时,我还及时把它写成稿子投寄该报,记得曾有《桥中连续五年订阅〈苍南时报〉到班级》、《桥墩中学慰问沙埕海军某部》等被该报采用。
2004年初,我退休了,《苍南报》改版为《今日苍南》,它是随《温州日报》赠送的,为了能及时看到《今日苍南》,我又特地每年订阅了《温州日报》。因为我平时屡有动笔写写,2005年3月,桥墩镇委商定推荐我作为《今日苍南》通讯员,要我为家乡多写新闻报道。每逢镇里重大活动都要我随场采访,于是我写了《桥墩镇委第一支部党员捐款,慰问山区老党员和特困户》、《桥墩古树村旧貌换新颜》、《县水利局工会慰问古树村民》、《西园居连续三年举办灯谜竞猜》等20多篇新闻报道。其中《潘某辉捐款15万造路》是镇委书记林开涨提供素材要我动笔的。《今日苍南》都及时刊登了。特别使我难忘的是当年9月1日,第12号“泰利”台风袭击苍南前夕,我随时任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郑宏国和桥墩镇干部一行,冒着狂风骤雨在该镇堂阳居危险地带,一家一户动员居民转移,把党的关爱送到百姓的心坎上。经过一个上午在风雨里奔波,虽然我和大家一样浑身湿漉漉的,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一回家,我即伏案桌上写成了《敲门入户,动员转移》一稿传真到报社,第二天就在《今日苍南》见报了。后来,桥墩镇政府还特别以“新闻报道奖金”的名义,给我以奖励。
几年下来,我写多了,找我的人也多了。2007年7月下旬,我受西园居主任的委托,去采访退伍军人牙科医生蔡士用,写了《难忘部队的培养》一稿,《今日苍南》在“八一”建军节那天见报了。记得2008年10月,我写了一篇关于桥中校友杨一平的人物报道稿,是《今日苍南》编辑把它精心改写成题为《苍南籍美国青年科学家杨一平谈学习——成功,总是在动态中不断向前》,发表在“创学习型社会、建创新型县份”的栏目上,使它及时配合当时宣传教育形势。而这位编辑化费了很大精力,却不署名合写,仍以我个人名义发表。后来了解是报社朱副总编改稿的,我真为他为人作嫁衣的精神所感动,在这里我要再次谢谢他。
前年,我应邀参加《桥墩地方志》的编辑工作,手头的资料多了,《今日苍南》编辑即鼓励我为其“风土”专版写些文章,于是我写了《台湾民意测验拓荒者郑行泉》、《民间草药女名医朱云兰》、《观美牛市》等文章,《今日苍南》都及时刊用了。
今年4月,《今日苍南》扩版了,我为之叫好。我爱看“社会”、“民生”,它让我尽览苍南大事;我喜欢“创作”、“风土”,它温馨、浑厚、淳朴;我更钟情“人物专版”,它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今日苍南人的风采。我衷心感谢记者、通讯员及时采访、写稿,编辑们认真组稿、编稿,给广大民众以丰富的精神食粮。我坚信在苍南县委的领导下,通过县新闻宣传中心这些有才干同志的努力,《今日苍南》必将会越办越好!当然,我作为它的忠诚读者和通讯员,也将继续不遗余力多写稿子,让编辑挑选,点缀它的版面。
这里,我想告诉人们的是:我爱《今日苍南》,我们全家人都爱读《今日苍南》。2006年我家被评为“温州市学习型家庭”,2010年我家被命名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示范户”,这些都有《今日苍南》的一份功劳。最后,我不禁要说:《今日苍南》是我的至爱,《今日苍南》将陪伴我的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