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苍南》创刊1000期纪念座谈会召开











编者按 昨日上午,20多名老领导、老报人及优秀通讯员汇聚一堂,他们心牵报纸发展,以满腔的热情、精辟的见解,点评得头头是道,并提出宝贵的建议,把《今日苍南》创刊1000期纪念活动推至高潮。
挖掘深度报道
李晖华(县文广新局局长)
我一直是苍南报忠实的读者,十几年来我每期必看,这已成为习惯。作为一名曾经的通讯员,对苍南报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感。《今日苍南》从周三4版发展到目前的周三8版,内容多了,版面也新颖多了。每个版面都各具特色,颇受好评,这凝聚着全体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我认为,《今日苍南》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机关报,一定要注意舆论导向,在办好新闻版的同时,精心策划办好理论版。要多发表评论员文章,及时解读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精神。要深度挖掘视点新闻,力争写出有分量的深度报道。要创新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采编人员和通讯员的积极性,拓宽稿件来源,提高稿件质量,增强新闻可读性,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新闻信息需求。
小心剪下好文章
萧耘春(原县文联主席)
年老体迈、腿脚不便、深居简出的萧耘春老师坚持赶来参加座谈会。他深有感触地说:“苍南人就要了解苍南事,了解苍南事就要看苍南报。《今日苍南》在人手少、经费紧的情况下做得这么好真不容易。”每次看了《今日苍南》副刊的文章,我都会小心地剪下来,保存起来,作为了解和研究苍南文化历史方面的珍贵材料。他说,有的文章不一定要看,但好文章不得不看。对副刊文章不能要求太高,要把它当作一个让人展示才华和培育文学新人的平台。《今日苍南》报社一定要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齐心协力把报纸办得更好,更有特色。
报道力求短小精悍
黄志林(县政协文史资料委主任)
改版后的《今日苍南》面目焕然一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广大读者更喜欢看了。同时苍南新闻网的升级,也大大方便了读者了解苍南新闻,关注苍南发展。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大家看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为此,新闻报道也应“顺其自然”,尽量短小精悍,能说明白“五W”就可以了。新闻监督的作用有目共睹,县“两会”期间报道的“马刀钱”事件就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我认为,应适时刊登一些批评性报道和曝光新闻,光报喜不报忧,读者会不满意。只有看的人多了,报纸的影响面才会大起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效应。
会议新闻不可少
薛茂烈(原县委新闻信息科科长)
《今日苍南》越办越好,我每期必看。它能把握基本脉络,走向基本清楚,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成为推动苍南三个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我认为,会议新闻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尽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标题制作要力求新颖,排版不能呆板,力求生动活泼。有些好新闻要深入采访,深度报道,突出新闻价值,扩大新闻影响面,提高报纸知名度和美誉度,办出一张更受大众欢迎的好报纸来。
质量是报纸生命线
朱治条(县委党校副校长)
初次参加新闻部门召开的座谈会,听取大家的发言,我受益匪浅。我认为,办报一定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采用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方式来经营。要加强采编人员的业务培训,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真正培养一批人才,留住一批人才,用好一批人才,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新闻采编队伍。同时要利用好激励机制,着力培育壮大通讯员队伍。质量是报纸的生命线,要着力提高报纸整体质量,特别是要注重报纸的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趣味性、知识性。要加强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办出新水平,办出报纸的强大生命力。
加强通联平台建设
萧云集(县文化馆副馆长)
我与苍南报渊源久长,1993年试刊的第一张报纸照片就是我拍的,这张报纸珍存至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我一路关注见证苍南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今日苍南》创刊已经1000期,这是一个新起点,今天我又一次荣幸地见证了这个非常有意义的历史时刻。目前,《今日苍南》的文字记者也拍起了新闻照片,这很好,能使照片更具有思想性、创新性和新闻性,更能实现文字和画面的完美结合。我建议建立更为广泛流畅的通讯员联络平台,促进大家相互沟通交流,共同为办好报纸献计出力。
副刊很有特色
叶宗武(原县文联副主席)
《今日苍南》副刊能及时反映苍南的乡土,推出苍南的本土作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办得很有特色。过去,自己在副刊发表的作品也很多,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近期扩版了,希望能保留副刊原有的特色,并把它办得更好,把更多苍南的乡土特色及时反映出来,让全国各地都来了解苍南、关注苍南。
打造精品栏目
鲍克让(原县广播站副站长、编辑)
《今日苍南》内容丰富,大事小事都“报”在其中,作为全县唯一的报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4年苍南报停办半年,我编苍南年鉴时总觉得苍南历史空白半年,足见苍南报的重要性。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没有一张报纸真的是无法想象。党委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全力支持《今日苍南》实现报纸质量和发行数量的“双提升”,办出一张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报纸。“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日苍南》要在培养品牌记者、打造精品栏目上做文章,把报纸办得更有品位、更加出色。
建立“啄木鸟”队伍
杨崇演(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
这几年来,我和《今日苍南》结下了不解之缘。《今日苍南》改版试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扩版后更加让人刮目相看。今后,《今日苍南》应办出自己的品牌栏目,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特色。要建立一支“啄木鸟”队伍,既要实事求是地挑部门单位的“刺”,又要聘请一些评报员,建立评报制度,让别人为报纸挑刺,从而提升办报质量和水平。我以一句诗表心愿:“一纸新闻孚众望,千秋大业记征程。”
策划开设理论版
薛圣洋(县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
《今日苍南》应和县委宣传部加强联系,准确及时同步传播县委县政府的声音。要策划研究开设理论版,精心编发理论性和指导性较强的理论文章,为推进苍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建立通讯员QQ群,为广大通讯员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尽量帮助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提高通讯员用稿率,想方设法调动通讯员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业余人员加入通讯员队伍,营造一个具有一定能力的通讯员网络,消除新闻空白点,真正实现“苍南人写苍南事,苍南人知苍南事”,实现新闻互通信息共享。
舆论监督效果好
张耀辉(灵溪中学高级教师)
从1993年《苍南时报》在县工人文化宫试刊起,我就坚持投稿和看报了。这么多年下来,我认为副刊的有些文章思想性很高,可看性很强。同时,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前段时间县城建兴路出现坑坑洼洼,群众怨声载道。我发现之后发邮件反映,《今日苍南》马上刊登,没想到路政养护工人第二天就开始修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效果真好。我认为,报纸好比是盛开的玫瑰花,而带刺的玫瑰花更让人喜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一些反面事件新闻部门应该大胆挑刺,敢于担当,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千言万语尽在诗中
陈文涛(桥墩退休教师)
从1956年在《浙南大众》上刊发一篇“豆腐块”开始,到现在已整整55个年头了。作为苍南报的忠实读者和老通讯员,我深深体会到通讯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由于今天要来参加座谈会,我昨晚一直睡不着觉,今天起了个大早赶来开会。为此,我特赋诗一首,以示祝贺:
窗
——为《今日苍南》1000期而唱
一枝鲜花的开放,
就凭十分深厚的土地;
一枚甜果遥成熟,
不忘无比灿烂的阳光。
社会、经济、民生,
综合、视点、副刊……
一切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构成一扇珠光闪闪的窗。
追逐时代前进的步伐,
汲取不断实践突破的力量;
回眸苍南走过的风貌,
展望祖国未来的风光。
这扇窗,越鲜艳越喜人,
这扇窗,定有更多的新花样;
《今日苍南》必将越办越好,
让苍南人在祖国广袤天地飞翔!
(方耀星 冯瑞元 整理 李甫仓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