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外媒看苍南  -> 正文外媒看苍南

陈定模:点燃农民建城梦想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3日 来源:浙江日报

72岁的陈定模,如今是龙港巨人中学的董事长,负责调教“最调皮、最无药可解”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教育一样会改变人的命运。的确,他曾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1984年,他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城运动,浓缩了一个地区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演变的全景。

农村城镇化样板

走在温州龙港的街头,宽敞洁净的马路两旁高楼林立。这个“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由一个人口仅6000余人的小渔村,发展为温州第一个工业产值超2亿元的乡镇。

1984年,苍南县决定成立龙港镇,陈定模做了书记。有的人说,他上任那天,是从钱库镇坐着船过去的。

陈定模提出,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农民都可以自理口粮迁户口进城,这是当时全国第一个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胆创举。

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项目试点,龙港成为农村城镇化的一个样板“自带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户、自办企业发展、自找门路就业”。陈定模带着龙港,第一个书写了这样的历史。

摸着石子过河

历史上本来并没有龙港这样一个地方。

这个原先被叫做方岩下的渔村,在改革开放初期还被一片荒凉的滩涂包裹着,几栋破旧瓦房夹杂在连片的茅棚中间,一条狭窄的小道穿村而过。

一个“农民城镇农民建”的思路不断在探索中逐步推进:1984年6月,龙港采取收取公共设施费和劳动力安置费的形式,进行土地有偿转让,突破了土地利用的“禁区”。随后,又鼓励先富农民迁入龙港,成为自理口粮的常住户口,突破了户粮问题的又一个“禁区”。

此后,龙港镇创造了短短10天内,2700多个农村专业户落户,筹资1.2亿元的神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黑龙江、四川、安徽、湖北等省的科技人员和专业户也纷纷要求落户龙港。

一时间,“龙港旋风”席卷全国。

都市梦在继续

如今龙港闹市区的地价,已从当年的约3万元一亩,飙升至1000多万元一亩。即便如此,来这里投资建设的房产开发商仍然络绎不绝。

龙港镇独特的建镇和发展模式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作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它的发展,也为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样板。

33岁的龙港人陈如陆说,外人很难想象,在他的故乡这片面积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多么大的生机和活力。一直以来,他很遗憾没能亲眼见到20多年前那全城沸腾的一幕:农民们用粗糙的手指,在那张“龙港规划图”前指点筹划,述说着自己的梦想。

今天,龙港人的都市梦,还在继续。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