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扫清障碍
□ 本报评论员
县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环境的竞争。这个环境,不仅指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指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的投资建设环境。为此,针对目前我县建设环境“令人不齿”的现状,县委经过充分酝酿、反复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建设环境大整治行动,为苍南加快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建设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是吸引外资、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是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实力的“风向标”。事实证明,哪个地方建设环境宽松和谐,哪个地方的经济就充满了活力。而我县目前却成为“投资伤心地”的代名词,项目审批环节多、效率低、速度慢,政策处理漫天要价,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霸横行,动辄就是挖路堵路、阻碍施工。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不仅外地的投资者会却步,原来的创业者也会担忧,后发崛起、全面跨越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开展建设环境大整治,必须强化服务、提高效能,营造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是一个地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项目招投标的生命线,在健全招投标制度、加强招投标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下大力度,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各类“猫腻”,切实保障项目招投标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开展建设环境大整治,必须拔钉除障、打黑除恶,创造和谐畅通的“施工环境”。“拔钉除障、打黑除霸”是这次大行动的首要任务,要形成尖刀推进的态势。凡是阻碍民生工程建设,影响重点工作落实,损害公共利益,破坏投资环境的各类“钉子”,都是拔钉清障对象,都要坚决限期依法拔除。对于不同对象,要区别对待,既要依法依规、保护正当利益,又要先礼后兵、形成威慑。对于扰乱建设环境的黑恶势力,各类“村霸、路霸、地霸”及欺行霸市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特别是涉及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和村干部参与的,要及时查清,严肃处理,不留情面。
开展建设环境大整治,必须强化服务、提高效能,打造健康快捷的“审批环境”。“审批环境”是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形象的“窗口”。一定要按照“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的工作目标,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简化程序,能快则快,能联则联,能并则并。要建立健全无偿代理服务机制,提高效率;要全面落实审批快车道,提高速度;要不断扩大联审范围,提高质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设环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以不见成效不罢休的信念,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全力打赢建设环境整治这场大仗、硬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