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科教文体  -> 正文科教文体

让每个学生走上成人之路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6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章国顺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什么叫和谐发展?

《论语·宪问》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翻译成现在的话: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美好品格的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有美好品格的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要合乎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的教育标准。前者强调全面发展,后者强调个性发展。无论是哪一种,只要个体的言行合乎礼仪仁义,言行和社会普世价值相和谐,他就是一个完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成为和谐发展、人格完善、身心健康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它是一种成人的教育。

我始终认为,我们教育的最圣洁、最具灵魂的价值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活和谐的独立人格。而具备了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就一定不会忘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学生最重要的角色首先就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以在面对成绩不好,调皮好动,不听从教诲的孩子时,就有可能出现一种坦然、宽容、关注、爱惜的情怀,而不会轻易有讥讽、冷落、甚至放弃的行为;就有可能给予道德关怀,而非价值否定。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和方向是有差别的,但你一定要相信,只要你对之实施合适的教育方式,他们都可以成才。譬如,他们当中将来可能会出现学者、科学家、商人、政府要员,或者有农技、园艺人员,更或者有三轮车夫和板车夫等等。但你没有理由去怀疑他们存在的价值,更没有权利去损伤他们做人的尊严。在这一点上,我质疑诸如三好生、优秀生等类的评比,正是有了这些评比,才人为地制造出三六九等,它分明带有中国等级制度的烙印,抹杀的不仅仅是许多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如果教育真的需要评比的话,我更心仪特长生、进步生,以及某个方面、领域的“××之星”等,它更富有人性,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如此,你定能体验到交在你手里的原来是那么多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精彩的让人眩目,激情涌动。

人应该是一颗星星,活着就是要闪光。退一步说,如果你不能使其拨开云雾,但一定不要成为那片乌云,使其星光暗淡。

让每个学生都像人一样的活着,这不仅仅是我们教育者要铭记的,更是要一生践行的。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