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风土  -> 正文风土

探寻明朝银洞坑遗址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一夫

横阳支江贯穿苍南全境,是苍南的母亲河。在县城灵溪向西从横阳支江顺流而上,到了桥墩水库再溯江而上至上游约50公里的苍南、平阳、文成、泰顺四县交界的大山深处,隐藏着一处明朝银矿开采传奇,那就是天井银洞坑遗迹。这里有数十处银矿矿洞遗址,有一处矿工住处老宅基地,不远处尚有朝廷钦差大臣和太监在此督办征银的太监府遗址,在矿山上部海拔800米山坳里,还有一个不小的名叫“龙船湖”的湖泊。

据《浙江分疆录》载:“银坑发于明成化五年(1469),钦差大臣莅县开办银矿,岁贡白银3814两,厥后矿脉日微,渐次减免,弘治元年(1488)改减至604两,三年以后矿脉竭,封坑。”由于矿脉衰竭,银课不减,致使大批农民矿工破产,最后导致了一场在明朝中叶爆发的影响不小的农民矿工起义。

相传,银洞坑最初发现银矿脉时,开采冶炼一直难以成银,后经仙人指点,原来是土地神守护把持使然,聪明的矿工们想出了办法,特意建造了硕大豪奢的龙船,在山上湖泊里停放,又请来戏班一连演了三天三夜的戏,土地神挡不住诱惑,跑去看戏了,于是,银锭冶炼成功了。从此,这里便成了“银洞坑”,山上湖泊被叫做“龙船湖”。如今,许多在外掘井采矿工地在建设初期大都建起小型土地庙,烧香供奉着土地神。

明朝开采数十年的银洞坑,自然在附近村民播下了矿业文化的种子,后来,由于地处深山老林,交通不便,钻探设备无法进入,一直无人踏勘检测,其深度矿藏如何也无资料可查。但这一历史文化一直深刻影响着桥墩片区十几万群众,使他们如今活跃在全国及世界各地,与矾山片区一样,成为苍南矾山井巷业的重要生力军,并且,桥墩片区以直接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比例为高,矾山片区则以从事井巷工程承包比例为高。这也是苍南特有的区域经济文化的一个特征。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