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解”筑起一道无形的安全屏障
![]() |
编者按:
调解一词,含“协调”与“解决”之意,因其“排难解纷、止讼息争”的效用,成为民间乃至官府解决矛盾纠纷的有力法宝。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百姓有纠纷找调解的传统与习俗已经形成,人民调解制度成为法治社会的“减压阀”和“第一道防线”。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不仅仅是公平、公正以及透明的法制制度所能完全给予的,构建一个蕴含温情、充满理解以及怀揣一份平和安宁心态的生存环境,还需更多外力的帮助和沟通——充满东方特色,力争成为解决各种复杂、可缓解社会冲突的“缓冲垫”的多元化调解体系正是这种尝试。
记者 简宁静
利益的调整、体制的变革、社会的转型,加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处在大发展、大建设时期的当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不可避免。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医患纠纷等社会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此种形势下,如何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纠纷,成为拷问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份试卷。
众所周知,社情民情历来复杂、“三宗”问题尤其突出是我县矛盾纠纷多发的一大根源。穷途则思变,逆境方求生,要想洗雪一度落下的“坏名声”,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让办法跟着困难走。面对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我县在实践中“自创”了“五站式”民情服务工作模式,部门围着基层转、干部围着百姓转、上下围着民情转……五站有机衔接,形成一个有序运转的工作链条。可以说,“五站式”民情服务活动,是建县以来力度最大、声势最强的一项改善民生、化解矛盾的服务活动,使“群众利益无小事”变成了各级干部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在运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趁势发力,以“五站式”为模版,将“民情系列”与“矛盾化解” 双旋联动,跳一支矛盾化解的“双人舞”。近年来,我县有关乡镇、部门边借边学边干,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治理转变,尝试用多种调解方式“共生”来平复社会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如今,村居“自调”、乡镇“联调”、部门“分调”、全县“总调”的“四调联动”运作体系已在我县悄然成型。
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纠纷调解3243件,成功调解3157件,成功率97.3%;成功调处非正常死亡29件,轻伤害30件。绝大部分矛盾纠纷在基层及时化解,一大批群体性事件隐患得到消除。
村居调解室 维稳的“第一道”防线
司法人员定期“坐诊、接诊”,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诉讼依法解决纷争,还对经济困难又符合条件的现场办理援助。现在,灵溪镇坝头村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除了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为村民提供一个“吐苦水”的地方,该村还开通了矛盾“调解直通车”,哪里有矛盾,“调解直通车”就开到哪里,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说起矛盾调解,村民李某算得上实实在在的受益人,正是村干部的从中“周旋”,他才拿到了应得的赔偿。去年,李某在水产城受雇于业主林某卸冰块,由于不慎冰块滑落砸到了脚面,引起骨粉碎性骨折,先后花费医疗费15600多元。事发后,林某支付了当天开销的3000元后,就不再承担任何费用。矛盾因此而起,李某认为自己是受雇于林某时受伤的,依法应由林某承担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在内共计24000多元的经济损失,而林某认为自己花钱雇用李某,是李自己不小心才受伤的,只愿再给予5000元补偿,其余由李本人负责。双方各执已见,僵持不下,于是李某召集亲属多次到林某处吵闹,严重影响市场经营活动,矛盾逐渐升级。
得知此事后,村干部立即前往李某家中探望,了解其伤势情况。随后马上与林某取得联系,将李某的伤情及需休养的状况告知了林某,并向林某耐心讲解法律对这类案件的规定,通过说法、讲理的双重“渗透”,最终做通了林某的思想工作,同意赔付李某18600元。
在村一级,像这样邻里之间、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貌似也比较琐碎,但稍有怠慢,又很容易引起激化,导致矛盾扩大化。作为矛盾化解的第一站,村一级筑牢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尽量敞开调解室的大门,欢迎村民上门诉说“是非纷争”,再掏心窝地把事实说清、把道理讲明,让村民平心顺气而返。
乡镇联防联调中心 社会矛盾的“过滤器”
因离住房仅9米的祠堂改建,给章某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致其精神焦虑。章某多方沟通不成,便拿起信访的“武器”以期问题得解。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将信访件“稳”在镇内,镇调委会主动出击,第一时间前往实地调查,赢取信访人的信任,并根据章某的实际情况“吃透”补偿政策,上通下联,最终为章某争取了一次性经济补偿38000元整。
村居“自调”能力有限,需要乡镇联动“联调”,这样以来,乡镇既要当好村居的“收纳桶”,又要扮演好“捕鱼人”的角色,防止矛盾“漏网”,钱库镇正是采用“坐堂问诊”和“下乡巡诊”并用的方式。镇“大调解”中心“迎门接客”,对村居上报的涉及面广、易激化和久调不决、调处难度大的重大矛盾纠纷和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的群体性纠纷,照单全收,逐一调解。同时,还组建了一支精干的下乡巡回调处小分队,对突发或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实行上门调处服务,与村居联动联调,真正做到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
处在矛盾化解的夹心层,对村一级上交的矛盾“安抚”不了的,乡镇又要向上求援,寻求县有关部门的援助,而乡镇无法“单干”的,往往都是比较棘手的。去年2月4日,在藻溪镇吴家园水库实施保安加固时,某水电工程建设公司与库区村民因取土事宜发生纠纷,引发群体殴斗,造成双方6人受伤。于是,双方受伤人员就各自医疗赔偿、误工补偿等问题争执不休,多次协商未果。
若案件不能妥善解决,可能引发再次群体械斗,造成更大流血冲突,水库保安加固工程也就不能如期完工,而台风和汛期即将来临,情势非常严峻。悉知这一情况后,由于牵涉到法律层面,且问题影响较大,灵溪镇调委会主动邀请司法部门助阵,精派业务骨干赶赴当地调查取证,多方听取库区移民群众意见,并发动固工程指挥部和吴家园村委,分头耐心做受伤人员的思想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上签下了字。一场施工单位与当地村民之间的风波终见平息,为我县“平安夺鼎”增添了筹码。
行政机关调解室 和谐社会的“减压阀”
大调解,重在“大”字,落在“调解”。“大”就意味着只有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的资源,才能处理好“大”的问题。这需要涉及到的部门必须做到默契的合作,才能有“大”作为。而“调解”中,各有关执行部门,也只有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各负其责,才能避免“短板” 效应,拖了全县的后腿。
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相应地道路交通事故接处警数每年也持续上升,目前,全县交通事故接处警数平均每天80多起,小到两车刮擦,大到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纠纷已成为社会热点纠纷。每起道路交通事故从出警、现场勘查、调查,到责任认定、调解等程序,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工作量极大。
在“交调衔接”试点中,县交警大队为自己开出了一剂“助消化”的良方,凡事实清楚、原因明确、损害后果轻微的事故,一律走“简化处理”程序,由事故调解委员会设下拦截,使大部分案件在调解中心先行“消化”,这样不仅让当事人省时省力,也更加省事了。更重要的是,使疲于应付的民警大大减负,不再扮演苦口婆心的“和事佬”角色。
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也是和谐社会应有的基调。而维护治安秩序,无疑是公安的“天职”。公安机关的“警调衔接”动作,以五大集镇派出所打头。各所分别根据本辖区的治安状况及发案情况,建起规模不一的治安纠纷化解室,采取“1+N”的形式,由1到2个民警带若干个协警,全天候“两班倒”开展治安调解工作。
在调解治安纠纷时,治安纠纷化解室突出一个“快”字,力求“快刀斩乱麻”,全力防止将治安纠纷案件转变为刑事案件。那么,这样一来,对民警接处警的能力和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治安纠纷化解室因材施用,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民警、老协警,与110接处警民警一起值班,但不参与出警,只需负责调解民警带回的治安纠纷案件。对一些因家庭、邻里、同事之间纠纷引起的、情节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通过调解给予当场快速化解,避免由于值班警力不足,一些治安纠纷得不到及时调处,引起当事人不满,让原本的“小矛盾”升级为“大麻烦”。
行政机关专业能力强,是矛盾化解的好手、能手,也是帮政府分忧减压的得力助手。如果行政机关对矛盾施加“无懈可击”地阻拦,就为党委政府免去了不少后顾之忧。
县大调解指导中心 “平安苍南”的“稳定器”
12月5日,平阳县南雁镇岭蒲村农民陈先运的妻子,在我县人民医院产下一名婴儿,交由院新生儿科室监护观察。11日凌晨,婴儿突然死亡。当天上午,医患双方当事人“理论”,县调解中心闻讯立即派两位调解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旁听。下午,患方到院人数骤增,矛盾激化,保安、公安干警多人介入医院维持秩序。
同日下午6时,经医患双方当事人申请,在县司法局调解中心进行调解。调解期间,双方当事人情绪激动多次退场。几位调解员苦口婆心,磨烂嘴唇,几经周折,后瞄准突破口,直至深夜12时,调解终于告成。
针对医疗纠纷复杂性、专业性、易激化的特点,从今年5月开始,县司法局多次找县卫生局协商,提出了建设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设想,由司法局全权负责筹建。历时半年,作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室”的一部分,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司法局心安家落户,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悉数上岗。“医调衔接”启动以来,已受理化解9起医疗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均无异议,满意而归。
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室,这位政法“老娘舅”可以说肩负重担,如果把全县调解系统比作一个大家子,那么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室就是一位大管家,总管全家大大小小的事务。他不仅要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监督和人民调解员的管理培训,从而与全县大调解指导中心衔接联动,还要对整个大调解网络与信息动态了然于心,对各部门相应的诉调、检调、警调、交调、访调、医调等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实行统一受理,分类落实调解。
继在法院建立县司法局驻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后,今年5月初到6月中旬,又分别在龙港、金乡,矾山3个法庭再设立了3个人民调解工作室,“诉调衔接”全面开花。“交调”、“警调”试点反响较好,“医调衔接”也步上正轨。记者还听说,等县信访与调解中心大楼建成后,将实现调解与信访、民情服务工作的联动、对接,“邀请”信访矛盾多的职能部门带队进驻,直到问题解决才允许“撤离”。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者合理、有效地沟通、配合和衔接,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建立“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才能从本质上更多、更好、更快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