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局长谈科学发展(三)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推进苍南文化繁荣发展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李晖华
我县是欠发达县,文化基础薄弱,如何在新一轮农村文化建设热潮中抢抓机遇,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苍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自觉主动地推动苍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充分认识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兴起农村文化建设新高潮,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苍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维护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在文化工作中要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所盼、所需、所求,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
三、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善于用统筹兼顾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一要统筹精品文化和大众文化发展。推动文化繁荣既要有精品文化来引领提高,又要有大众文化来普及发展。二要统筹城镇文化和农村文化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尤其是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投入。三要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四要统筹兼顾文化管理和文化繁荣。要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切实增强文化活力。五要统筹兼顾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使文化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坚持“四统一” 当好“四大员” 以科学监管助推苍南“崛起跨越”
县工商局局长 叶财义
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机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职能,服务大局,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助推苍南“崛起跨越”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监管与发展的统一,当好创业发展“引导员”。立足监管,着眼发展,优化政策,整合职能,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引导民营企业闯关脱困;推进“品牌强县”工程,引导企业创牌升级;等等。
二是坚持监管与服务的统一,当好市场主体“服务员”。搭建“便企”服务平台,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登记事务引办和援助制度;降低准入门槛,破解“住宅禁商”和企业融资难题;开展主体强农、品牌富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和红盾护农系列活动,大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三是坚持监管与维权的统一,当好消费维权“调解员”。树立“以民为本、服务民生”的工作理念,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推行电子化监管系统和“一票通”制度,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商场(超市),切实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促苍南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监管与执法的统一,当好市场秩序“裁判员”。强化“攻大奸、戒小过”的执法理念,一方面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严厉打击传销和非法直销、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大力推行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提升工商执行力和公信力。
践行科学发展观 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共青团县委副书记 曾玲艳
我国每年能解决新增就业800万到1000万人,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总计2000万,存在很大的就业缺口。青年是新增就业的主体,解决好青年就业创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更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充分体现。
团县委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为主题,奏响了服务就业创业“三步曲”:
第一步:建基地。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和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全力推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4个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再建立10个基地、提供100个见习岗位,并积极做好见习人员的组织和岗位的对接工作,使工作与组织建设融为一体。
第二步:破“瓶颈”。抓紧做好小额贷款扶持青年创业调查工作,推荐优秀创新项目,以“政府支持、共青团搭台、银企共助、媒体推介”为主要途径,争取向各类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努力帮助创业青年解决资金“瓶颈”。
第三步:抓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提高农村青年创业能力。同时,与某些特定产业经济组织的扩张性用工需求和新商业模式相结合,进一步挖掘培训资源,使培训与就业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
县农办主任 李上清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县农办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围绕“稳粮食、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工作主线,重点在六方面推进:
一是突出“先试先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理清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思路,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指导梧桥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创新,服务于全县新农村建设。
二是突出“产业提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强龙”战略,培育壮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打响苍南农业品牌;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农(渔)家乐休闲产业。
三是突出“清洁家园”,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完成今年省市下达的村庄整治任务,努力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抓好“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五大整治项目,提升整治建设水平。
四是突出“转移就业”,推进农民素质培训。 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创建“农培品牌”,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五是突出“创业增收”, 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快推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积极扶持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积极拓宽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致富渠道,做大来料加工规模。加大下山脱贫力度,加快欠发达地区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完善领导挂钩、部门结对、企业帮扶、能人带动的帮扶机制。
六是突出“服务指导”,推进农村指导员工作。抓好第五批农村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指导,协作做好当地农村的维稳工作、农村经济发展项目,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