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7-68881655 ·通讯QQ群:214665498 ·投稿邮箱:cnxwzx@126.com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苍南新闻网  ->  苍南新闻  ->  科教文体  -> 正文科教文体

苍南县中小学教师全员赛课活动巡视综述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

——苍南县中小学教师全员赛课活动巡视综述

 

随着《苍南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赛课活动的通知》的文件出台,全员赛课活动已在我县的各个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渐成燎原之势。对于这场横向到面,纵向到底的,涉及到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亮相比武活动,它所引发的意义谈论纷多,它所波及的震动广泛,它所取得的活动成效引人关注,让人期待。

20093月底到4月初,在局长室的统一部署下,县教育局全员赛课督导巡视组分为6组,由科长(主任)和各学科教研员组成,分赴8大学区、各高中、直属学校,对全县各片区的全员赛课情况进行为期两周的督导和巡视。督导组通过听取调查学校的校长汇报、查看台账材料、亲临课堂现场观看赛课、召开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对学校的全员赛课的开展情况有了真实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 414,督导组组长在县教育局会议室向局长室汇报了全员赛课巡视情况,充分肯定了我县全员赛课活动的现阶段成效,发现典型、提炼优点、总结经验、指出误区、思考对策,以引领全员赛课活动向着正确、纵深之路继续高歌前行。

(一)

从巡视情况来看,全县各个学校能正确解读、集思广益,追求本真,创新举措,因校制宜地采取各种丰富有效的形式,有声有色、热火朝天地开展全员赛课活动:

1、认识到位。各学区、学校非常重视、拥赞全员赛课活动,纷纷认为这是一项指向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的举措,可以很好地引导全体教师研究课堂,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同时这也是学校管理者敲开教师紧闭的教室大门的凭借。通过班子会、教师会、备课会在教师中间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激发教师的职业尊严,让老师们认识到全员赛课不重在用结果去甄别、评判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重在展示自身的教学风采,发现自身的教学盲区,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

2、有机结合

考虑到全员赛课面广人多的特点,各学校不是将赛课活动孤立化、单一化,为赛课而赛课,造成教师的疲于应付,而是将赛课活动与骨干教师推选、教学主题研讨活动、片区联谊校活动、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等进行有机整合,互补相融,避免了教研活动的重复叠加,使得全员赛课活动铸就了校本教研新的成果,强化了全员赛课的导向、诊断、反馈、激励、发现、反思的功效,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3、分类推进

各学区主任、校长挂帅指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学科评审小组,针对学校教师的不同层级、类别,制定了立足本校实际,分类推进的赛课方案。特别是一些校长、中层的带头上课,对教师的身教垂范影响巨大,工作难度迎刃而解。有些学校按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进行分批赛课;有些学校按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进行分批赛课;有些学校按校长、中层、段组长、教师进行分批赛课;有些学校按市县三坛、学科骨干、优质课获奖者的教学荣誉进行分批赛课;有些学校按按学科组、年段组进行分批赛课。尽管分类标准各有不同,但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的老师先后出来亮相、展示,一个都不能少,全员上阵,亮相课堂竞风流。

4、形式多样

为了能赛出水平、赛出风采、赛出差距,研究教法学法,破解教学难题,各学校在开展全员赛课活动中,创新形式,活化载体,指向课例的研讨。有些学校采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异课同题”、“一人同课,多轮研究”、“多人同课,循环研究”等形式进行“磨课式”赛课;有些学校按课的类型分组进行专题赛课,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试卷分析)课、实验课等;有些学校选择不同的教研主题进行赛课,如九年级的复习教学研讨课、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区别等。

5、评价多元

全员赛课要淡化“赛”的甄别评判功能,强化“课”的诊断引领功能。因此,各学校根据不同的老师群体,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对年青老师的赛课设置综合一、二、三等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中老师教师设立个性化的单项奖(如教学设计奖、教学风尚奖、教学智慧奖)。评价的方式有教师自评、群众评委、学科评委研评、学生馈评等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肯定其成功之处;以提建议的角度去对待其不足,鼓励引导其改进。有些教师因为对自己的上课不满意,还主动要求复赛,这就使赛课活动转化为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

(二)

在肯定全员赛课的成绩,为之欣然欢跃、击节而歌的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隐隐的忧思。一些学校由于对全员赛课内涵的理解偏差,在赛课活动中折射出的实践误区,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要防止以下几个倾向:

1、要防止“运动化”现象。一些学校没有正确理解全员赛课的内涵,快步调推进,一两周内全部搞完,搞运动式的作战,导致赛课的安排过多、过满、过忙,造成了教学秩序的混乱。而在赛课结束之后就马放南山、搁之一旁、不闻不问了,并没有把全员赛课沉淀为学校日常的一种教研文化,做到阶段性与持久性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细水长流,稳步推进,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研工作。

2、要防止“自由化”现象。一些学校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就把全员赛课异化为“不用准备的随堂课”,走个过场交个差就可。我们说,全员赛课要淡化“赛”的意味,但是“淡化”不等于“虚化”,应该明确哪些人要“赛”,哪些人只要“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虚无的、过强的焦虑都是不利的。因此,应当要营造适度紧长的氛围,让老师们保持一种适当的焦虑、合理的压力,以促动、激发教师的职业尊严。

3、要防止“消弥化”现象。有些学校还是在运行自己原有的、固定的学校传统教研活动模式,而把全员赛课隐入、消解在其中,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一部分,存在着全员赛课“附属化”的现象。而没有把赛课活动给亮出来,高扬起来,凸显出来,导次主次关系失衡错位,造成全员赛课就是几个青年教师轮番唱主打戏的现象。

4、要防止“激进化”现象。我们希冀能通过全员赛课,以课为例,研讨一些教学主题、专题。但是全面赛课首要关注的是“面”的问题,就目前现阶段而言,全员赛课最该触动的是谁?是35-50岁这一部分的教师群体,是要震动“冰山”底下的人,让淡出我们关注视线的老师打开教室,破除惰化、消融僵化,去研究常态课的有效处理。因此目前还是要做好第一个层次,不要回避困难,首先要让老教师动起来,更精彩。在此之后再继续向专题化、研讨化推进,从“面的开花”直向“点的深入”。

(三)

为了使全员赛课活动走出“浅层理解、简单操作、运动管理”之误区,努力走向“深刻领悟、创新思维、文化经营”理想之巅,我们要把全员赛课活动演绎成全员展课、论课与研课活动,不要只关注评委到位而不去发动教师参与观课、议课。我们要对教师进行精神引领,既有底气亮相课堂,又有勇气接受同行的批评。我们要积极关注全员赛课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值得去深入探讨与研究的教学问题,提炼经验,行为跟进。我们要重视研究体现即时性、自主性、原生性、普遍性、持久性的“素课”,不要因为追求“唯美”而失去真实。其实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理想的课并非是无懈可击的课,并非是秩序井然的课,并非是环环相扣的课,并非是行云流水的课,并非是设计严密的课,并非是人人称道的课,但应该要具有学科印记、文化气息、哲学之思、教学智慧与人格魅力。教师要用自身的学科气质、课堂教学的学科印记去熏陶与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意。优质的常态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和真实的课。另外,全员赛课活动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备课不等同于制作课件,教育手段先进不等于教育思想先进,课件不能替代课堂教学全过程,更不能替代教师对学生的感召作用。经常性地下载别人的课件,容易导致“你思让我教”而非“我思故我教”。2课堂教学强调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教学预设。没有预设,那是不负责任,只有预设,那是水平不够。3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课程总体目标,并非要求每一节课都要使“三维目标”均等化地得到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4)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并非一定要在课前几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创设情境的可能与需求。(5)课堂教学不能只有问答而没有对答、有活动而没有体验;不要用满堂问来替代满堂灌;不能变自主自流; 要增强变错误为美丽之意识。(6)教师的亲和力、书生气、学生在课堂中的回答等都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教育质量。

正如古诗云:“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面对现阶段全员赛课所取的成绩和收效,我们为之欣然满怀;展望下阶段工作,我们有理由憧憬,随着全员赛课的深化推进,它必将谱写新的诗篇,新的华章。我们希望:通过全员展课活动,让开放教学、开门听课、开诚布公、开心合作成为一种常规化的教研文化;让关注常态课教学、研究常态课教学成为一种日常化的教学文化;让教师对教学的追求、反思、历练成为一种普遍化的教师文化。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