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数字折射一年成就——2008年县政府工作亮点回眸
记者 董少芬
2008年是公认的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的一年。回顾2008年工作,有些字眼是夺人眼球的,有些数字更是沉甸甸的。
关键词:经济发展
工业总产值增幅全市第二
去年,我县克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205.56亿元,同比增长11.6%,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二;工业总产值474.7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9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二。
为了积极应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去年下半年我县把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通过完善政策、打造平台、加大投入、腾笼换鸟、优选产业、保障要素等措施促进工业转型,在逆境中求突破。温州华正塑业有限公司淘汰了原来的塑料编织产业,投资1.7亿元建设863计划项目,即年产5000万Ah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改项目及电动车项目,目前已进入试产。而温州神硅电子有限公司将将眼光瞄准太阳能光伏产业,投产当年实现产值超亿元,并即将投资11.6亿元建设年产2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在国内外宏观形势和节能降耗等倒逼机制影响下,神硅电子等一批企业在县政府积极引导鼓励下及时调整投资方向,成功走出一条转型升级新路。同时,我县加大了对新产业的培育力度,以瑞田为代表的金属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19.8亿元,成为我县第三大产业。加快对落后产能的淘汰,限制再生纤维等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强劲,去年瑞田钢业产值首超15亿元,金田集团产值首超10亿元,金苹果家纺等6家企业首超亿元。
据悉,去年,我县全年共完成生产总值205.56亿元,增长11.6%;财政总收入19.92亿元,增长1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72亿元,增长17.1%。一串串不断攀升的数字都充分说明了苍南工业经济的强大活力,回眸跌宕起伏的一年,成绩的取得着实来之不易。我们看到了苍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逐步显现。
关键词:改善民生
农民腰包更鼓了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是一个最闪亮的词汇。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这与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投入是密不可分的。观美镇楼下村村民陈玉松如今可以不用出家门,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这都得益于村里办起的来料加工点。陈玉松告诉记者,当初她和同伴们一起去企业接受技术培训,很快就成了熟练工,如今计件月收入就有近千元,现在家里的基本开支不用愁。像陈玉松的例子在观美并不算典型。观美镇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的是老人和妇女。发展来料加工业,是县政府和挂钩单位为该镇“量身定做”的致富路。在观美的带动下,我县桥墩、赤溪、腾垟、昌禅、仙居等多个乡镇都加入来料加工的队伍。去年,我县全面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和“共同跨越六大行动”,落实专项扶贫资金3500多万元,帮助欠发达地区开展效益农业开发、下山脱贫、来料加工等各项事业。
新培育欠发达地区农业开发项目463个,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11910户;新发展来料加工点30个,新增农民就业3518人;在龙港镇龙江办事处涂厂村的移民小区——龙珠佳苑内,移民苏小慧开心地向记者介绍着她的新家,三室一厅两卫,110平方米,因为有了政府的帮扶才让她圆了移民的安居梦,有了就业的门路,腰包自然鼓了,如今她正充分享受着政策带来的实惠。去年,我县新建下山移民点15个、移民小区11个,实现2509户、9832人下山移民。移民搬得下,还要稳得住,更要富得起。我县根据各移民点的区域及产业分布特色来拓宽移民的收入渠道。在沿浦等靠海的移民点,大力扶持发展紫菜等滩涂养殖业,既让移民融入当地村民的生活,也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就业门路。工作机会多了,收入也提高了, 2008年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收入在1500-2500元的低收入农户减少11538户36372人,低收入集中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关键词: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更完善
2008年,全县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一马平川;无论是城镇闹市,还是穷乡僻壤,处处可见工程建设的繁忙场面。“一年多没回来,道路都变样了,回家的路都快认不出来了,变化太大了……”春节从广东务工回来的 坐车回家时被104国道和龙金大道的变化惊呆了,“两旁的路灯、绿化带,和大城市的马路没两样!”去年县政府斥巨资,先后对104国道一期和二期路面进行整修和改建,对龙金大道、龙港大桥进行改造,有效改变了我县通行能力和行车环境。
轻拧水龙头,看着自来水“哗哗”地流出,大渔镇镇渔岙村村民肖云杰乐了,忙着向大家介绍道:“看,这就是我们村的自来水,清澈卫生,喝着还有甜味呢。”告别了喝井水和山水的时代,让肖云杰打心里甜出来。在2005年,我县启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去年我县更是加快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实施步伐,向中央和省市争取到32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用于饮用水解困工作。去年我县新开工建设项目48个,已完成36个,年度实际解困人口8万人,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确定的7万人口解困指标。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中,事关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被摆上了重大议事日程并得到了强力推进。去年,县垃圾发电厂投入试运行,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集污管网4.93公里,重点城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基本完成;县城引水工程竣工通水,县城郊区供水并网工作着手启动,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工程开工建设;温福铁路苍南段主线工程已完成铺轨,78省道改建工程四条隧道全部贯通,苍南西客站也已正式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