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领雁工程骨干培训系列报道(二)
理论学习一小步,观念改变一大步
——“领雁工程”县级语文骨干班理论培训侧记
大学是一个充满研究气息的地方,是一个理论交流的平台,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园地。我们充满信心、满怀希望,离开了讲台,来到了浙江师范大学,以一个学子的身份和姿态,聆听教授们的讲课。几天来的学习让我们收获颇丰,犹如小溪流进了江河大海,看到了另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浙师大王国均教授给我们上了《文学圈教学法》一课,这是介绍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真是让我们眼界大开。同时王教授也教我们如何去做相关的研究,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周跃良教授的《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为我们解开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信息技术环境的意义,虚拟学习环境的教学意义,让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学。郑逸农教授为我们讲了他的最新研究——《“非指示性”语文教育》,揭示了“师生平等、真诚对话、自主成长”的三层要义,课堂上郑教授谈笑风生,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让我们学的轻松而又深受启发。潘涌教授的课最有特色,让人难以忘怀。课堂上以一个问题——“我国母语的现状如何”引发了争论,学员们你来我往、唇枪舌战,争论得十分激烈,最后由老师总结,接着讲了关于母语教育命题的理论,有案例分析,有设计分析,学员们认真做好笔记,踊跃发言,师生互动十分和谐。蔡伟教授讲了《课堂创新论》,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理论结合实践,让我们听得入了迷,以至于忘了黄昏的到来。

这几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我们觉得学习很扎实,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老师的课为我们打下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我们开始有针对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培训才刚开始,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思考,在学中思、思中学,释放智慧,使我们学有所得,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践中,作为今后长足进步的起点,最终提升我们的整体素质。
(小语班学员:李丕麻)


